【我們接著盤點曆史十大謀士第九位!】
【這位謀士也是明朝的!】
“還是咱大明的?”
“那隻可能是劉伯溫了!”
明太祖朱元璋歎了一口氣,心情複雜地說道。
“這明朝還真是了不起,上榜了這麼多人!”
秦始皇嬴政一愣,繼而感歎道。
“這明朝,武將榜有徐達和戚繼光,文臣榜有於謙和張居正,就連謀士榜也要上榜兩人!”
漢武帝劉徹撫掌而讚,感慨萬千地說道。
“這明朝人才濟濟,不比朕的大唐差啊!”
唐太宗李世民背負雙手,對著天幕讚歎不已。
【他就是大明第一謀士,劉伯溫!】
“果然是他!”
老年朱元璋心中百感交集,腦海中想起了曾經和劉伯溫相處的種種場景。
【劉伯溫,名基,字伯溫,浙江青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被後世譽為“明朝開國第一謀士”。】
【他憑借卓越的智謀和戰略眼光,輔佐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在民間傳說中更是被神化為“神機妙算”的傳奇人物。】
“開國謀士?這麼說來趙普也可上榜了!”
宋太祖趙匡胤精神一振,心中大定。
【劉伯溫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十二歲中秀才,鄉裡人稱其為神童。】
【他博覽群書,精通經史、天文、兵法、術數,尤擅象緯之學。】
“又一位精通天文術數的謀士!”
隋文帝楊堅看到這裡,驚訝地說道,說完順便又踹了楊廣一腳。
【公元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考中進士,但因元末政局動蕩,三年後才被授予江西高安縣丞,開始仕途。】
【任地方官期間,劉伯溫整頓吏治、打擊豪強,但因剛正不阿得罪權貴,屢次辭官歸隱。】
“咦?這天幕說的竟然是我!”
年輕的劉基一臉詫異地看著天幕,他似乎沒想到,未來的自己竟然能夠榮登曆史十大謀士榜!
【公元1348年,他被任命為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但僅一年便因彈劾禦史失職遭壓製,憤而辭官。】
【歸隱青田期間1353年—1360年),劉伯溫寫下寓言集《鬱離子》,借古諷今,批判元末腐敗,闡述治國理念。】
【在此期間,他觀察到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開始思考“擇主而事”。】
“這劉基,倒是和諸葛孔明有些相似!”
唐太宗李世民露出感興趣的表情,開口說道。
兩人都是在隱居期間,察覺到天下風雲變化後,選擇合適的主公出山追隨。
【1360年,朱元璋攻占南京後,慕名邀請劉伯溫出山。】
【劉伯溫提出“時務十八策”,分析天下大勢,主張先滅陳友諒、後取張士誠,再北伐元廷,奠定戰略藍圖。】
“好一個劉伯溫!妙啊!”
老年諸葛亮看到這裡,直接拍案叫絕。
在劉伯溫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模樣。
當年他意氣風發,和先主劉備談論天下大事,羽扇綸巾指點江山。
那些事情,竟然已過去數十年!
【1363年四月,陳友諒出動大軍圍攻洪都,同年七月,朱元璋親自率軍去救援洪都。】
【陳友諒聽說朱元璋來了,就解除對洪都的包圍,在鄱陽湖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