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越王勾踐愣住了,喃喃自語道。
這範蠡看來還真有本事!
果然,能被天幕盤點的人,都是當世英傑啊!
【公元前482年,趁吳王夫差率主力北上與諸侯會盟,範蠡率軍突襲吳國都城姑蘇,焚毀糧倉,斬殺太子友,迫使夫差回援,戰略主動權易手。】
【公元前478年,笠澤之戰,範蠡佯裝夜襲,誘吳軍分兵,再集中兵力擊其薄弱處,大敗吳軍。】
【在戰略上,範蠡精準把握吳國連年征戰後的疲態,選擇最佳時機決戰。】
“這範蠡竟也是位出將入相的謀士!”
天幕下,周公旦驚訝不已。
他是真沒想到範蠡居然也會帶兵打仗!
這範蠡,和王猛差不多啊!
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公元前473年,越國最終滅吳,勾踐稱霸中原,範蠡因功被封為上將軍。】
“什麼?!”
“吳國被越國滅了?!”
吳王夫差大驚失色,隻覺得渾身發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來人!去楚國把範蠡給本王殺了!”
“不對,彆殺!帶過來讓他輔佐本王!”
夫差被嚇的魂不附體,哆哆嗦嗦地說道。
【範蠡深知“飛鳥儘,良弓藏”之理,滅吳後辭去官職,隱姓埋名離開越國。】
【傳說中,他寫信勸文種一同歸隱,文種未聽,後被勾踐賜死,印證範蠡的政治遠見。】
“我的越王!”
文種看到這裡,整個人都麻了,對著天幕破口大罵起來。
他原本以為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他會封官進爵,榮華富貴享之不儘呢!
誰知道這越王勾踐竟然和漢高祖劉邦一個德行?!
隻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啊!
“這越國不去也罷!”
文種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
【範蠡離開越國後,化名“鴟夷子皮”,遷居齊國海濱,墾荒經商,不久富甲一方。齊王欲拜其為相,範蠡婉拒,散儘家財後離去。】
【範蠡後遷至陶,自稱“陶朱公”,以貿易為業。他利用陶地位居中原的地理優勢,經營糧食、鹽鐵、絲綢等,成為巨富,】
【後來,範蠡散儘家財與近鄰,選擇隱居山野。】
【範蠡三次積累巨額財富,又三次散財濟貧,傳為“富行其德”的典範。】
“這範蠡還真是奇才!”
“出謀劃策,行軍打仗,治國安邦,商賈之業無一不精通!”
孔子捋著胡須點了點頭,滿意地說道。
他曾和範蠡有過數麵之緣,範蠡也曾向他請教過問題,算是他的後生晚輩。
可惜,範蠡最終選擇拜入老子李耳門下,成為他的徒孫。
【相傳範蠡總結經商經驗,著《計然篇》,提出“貴出賤取”“旱則資舟”等商業理論,影響後世經濟思想。】
【他深諳道家“功成身退”“知止不殆”的智慧,晚年隱居,壽終正寢,享年近九十歲。】
“計然?”
“計然新收的弟子,不就是範蠡嗎?”
天幕下,老子李耳愣住了,驚訝地說道。
他的弟子計然,去年還真收了一個名叫範蠡的年輕人為徒!
【正史未載範蠡與西施的關係,但民間廣泛流傳滅吳後二人泛舟五湖的故事,可能為後世文人浪漫化演繹。】
【司馬遷評價:“範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
【後世人讚譽範蠡,集“治國之能臣、兵家之奇才、商界之鼻祖”於一身。】
【其智慧與品德成為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亦被商人奉為“財神”。】
【範蠡集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於一身,其“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德以傳世”的多麵人生,成為中國古代罕見的全能型智者。】
【他不僅以權謀助越國崛起,更以商業智慧與社會責任感樹立了商人的道德標杆,至今仍為各界推崇。】
“範郎,天幕說我們的故事是虛假的!”
西施捂著胸口,皺眉對範蠡說道。
她的老毛病又犯了,胸口疼得不行。
“無妨,那就讓他們誤會下去吧!”
範蠡把西施攬到懷中,輕聲說道。
喜歡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請大家收藏:()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