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
“尤其是這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昌齡眼睛一亮,嘖嘖稱奇地說道。
不過在他心中,還是自己寫的《從軍行》和《出塞》更好。
【張九齡罷相後,李林甫掌權,王維漸生退意,購輞川彆業,與道友裴迪遊山賦詩,創作《輞川集》二十首,標誌其山水詩趨於成熟。】
【安祿山攻陷長安後,王維由於跑得慢,被安祿山抓到,被迫任偽職。】
“怎麼唐朝詩人大多數都和安史之亂有關?”
唐太宗李世民摩挲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或許,是因為他們經曆了盛唐輝煌與戰亂後的凋零,才能寫出優秀的詩作?
【安史之亂結束後,王維因曾作《凝碧池》詩表忠心,加之弟弟王縉平亂有功,代兄削官贖罪,得免重罰。】
【下麵,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好!寫得好!”
“這才是我大唐的好俊才!”
唐玄宗李隆基看完這首詩,立馬擊掌而讚,對王維很是欣賞。
這才是朕的好子民嘛!
這首詩就很好,寫出了百姓期盼再見到天子,和叛軍狂妄自大的形象!
“唉,我大唐百姓苦矣!”
唐太宗李世民默默看完這首詩,心中滋味複雜。
戰亂給百姓帶來太多災難了!
都怪那個兔崽子李隆基!
“切!拍皇帝的馬屁!”
李白看著天幕,不屑地說道。
【後來,王維官途通暢,一路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
【但他誌在山水,徹底歸隱輞川,參禪禮佛,詩作如《終南彆業》達到“無我之境”。】
【這首詩被稱為王維的巔峰之作,大家一起來欣賞下。】
【終南彆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好詩!好詩!”
“這王維已經達到以禪入詩的境界了!”
陶淵明一字一句地品讀著,忽然眼睛一亮,佩服地說道。
他自認為在意境方麵,王維已經超過了自己。
“咦?王維晚年的詩竟是如此風格?”
李白看到這裡,不由坐直了身體,驚訝地說道。
他沒想到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後來竟會寫出如此淡然空明的詩句。
【761年,王維上《責躬薦弟表》,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放歸田園,使其弟王縉得以還京師。】
【五月,王維進上謝恩狀,七月卒。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彆,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王維和王縉兄弟,真是好感情啊!”
“王縉願以前途換兄長的性命,王維願以官職換回兄弟的前途……”
曹植看著天幕,心中百感交集,羨慕萬分地說道。
對比王維兄弟,他和曹丕的關係可就太差了!
曹丕和他簡直是相反的性格,不說水火不容,但也是沒有共同話題。
當初的世子之爭,可是步步都是殺機,他能夠活到今天看到天幕,已經是萬幸了!
“我這一生,也算得到善終了。”
王維目光淡然地看著天幕,微笑著說道。
自從青梅竹馬的妻子去世後,他一直未曾續弦,到現在也還是孑然一身。
整個人的身心,都處於無欲無求的狀態。
何為大道,大道在心中。
【這就是詩佛王維的一生,從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到晚年隱居山野的清修寡居,他完成了屬於他自己的修行。】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王維那些流傳千古的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