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不殺之恩!”
這位侍衛聞言後,感激不儘地說道。
他去年冬天知道這件事後,一度非常糾結。
報給皇帝就會得罪魏王李泰,不報給皇帝又是欺君之罪。
於是,他隻好假裝不知道,仿佛這件事沒有發生過。
這次,趁著天幕的這首詩,再加上皇帝氣憤的態度,他才鼓足勇氣說了出來。
還好李二陛下僅僅罰他五十大板,並沒有要他的性命。
這才是千古一帝,這才是皇帝的榜樣!
【白居易當上左拾遺之後,曾言:“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所以他的那些詩,也因鋒芒太露遭權貴忌恨。】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上書請求嚴緝凶手,卻被誣“越職言事”,貶為江州司馬,此事件成為其人生轉折點。】
【貶謫期間,他寫下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彆,彆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彆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好一首《琵琶行》!”
“全詩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當為佳作!”
李白一邊讀著詩,一邊打著節拍,一口氣讀完,隻覺得通暢無比。
“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琵琶的悅耳之音,以及樂曲的起伏跌宕,乃是音樂詩的巔峰之作!”
杜甫看完這首詩,也是很滿意,讚不絕口地說道。
“好詩!”
“朕仿佛聽到了詩中那動人的琵琶聲!”
漢武帝劉徹閉上眼睛,腦海中仿佛浮現出琵琶那跌宕起伏的聲音。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一句太絕了!”
陳子昂看到這句詩,很是驚豔地說道。
【白居易借琵琶女身世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慨,標誌其詩風從諷喻轉向感傷與自省。】
【他開始尋求仕途與個人生活的平衡,提出“中隱”理念,既不遠離朝堂,亦不卷入政治漩渦,為晚年閒適詩風奠定思想基礎。】
“這個中隱理念,很不錯!”
陶淵明看到這裡,眼睛一亮,覺得這個理念很有意思。
和白居易不同,他是完全斷絕和官場的聯係,隱居廬山南麓。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疏浚西湖,築堤蓄水灌溉農田,也就是現在杭州的“白堤”。】
【白居易在任期間,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作《錢塘湖春行》記錄西湖美景。】
【我們來欣賞一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春景!】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