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著名詞人,晏殊第七子。與其父並稱“二晏”或“大小晏”,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從錦衣玉食到貧困潦倒,詞風深情淒婉,以真摯的情感和精巧的筆法著稱,被譽為“古之傷心人”。】
“吾乃大宋宰相,吾兒怎會窮困潦倒呢?”
晏殊看著天幕,心中咯噔一下,有種不妙的預感。
是不是他去世後,政敵對他的家人下手了?
可是他的弟子門生遍布朝堂,誰又敢對他兒子下手?
【晏幾道生於宰相之家,自幼在汴京長大,父親晏殊官至宰相,門庭顯赫,家藏萬卷書,賓客如雲。】
【他承襲家學,少年能文,尤擅小令。晏殊曾讚其“雛鳳清於老鳳聲”,對其寄予厚望。】
【晏幾道少年時,與沈廉叔、陳君龍等好友縱情詩酒,常與歌女蓮、鴻、蘋、雲等交往,其詞中多追憶這段時光。】
“家藏萬卷書!”
“這宋朝的文化這麼繁榮嗎?”
孔子看到這裡,被震驚到了,難以置信地說道。
他實在是難以想象,個人家中居然能藏書萬卷!
在春秋時期,能夠藏書數百卷,就足以讓旁人豔羨了,可以稱之為士大夫!
“想不到這晏幾道,也是同道中人啊!”
柳永看著天幕,突然開口笑著說道,
俗話說得好,人不風流枉少年。
柳永認為年少就該如此,輕歌縱馬,飲酒賞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055年,晏殊去世,晏家逐漸衰落,晏幾道不善經營,又因性格孤傲,不諳官場權術,家財散儘。】
【晏幾道一生官職低微,曾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等閒職,晚年甚至需靠友人接濟度日。】
【1074年,因好友鄭俠反對王安石變法獲罪,晏幾道受牽連入獄,雖不久獲釋,但仕途徹底斷絕。】
“唉!看來是你不適合為官啊!”
晏殊看到這裡,長歎一聲,拉著懵懂的晏幾道,對他說道。
“父親!我才不要當官!”
“我要寫詩詞!”
晏幾道眨巴眨巴眼睛,撅著嘴說道。
“好好好!”
“當個文人雅士也好!”
晏殊欣慰地笑了,一把將晏幾道抱起來,捏著他的臉蛋說道。
嗯,富二代隻要不自己作死,一輩子衣食無憂還是不難的!
【晏幾道性情孤傲,拒絕攀權貴。】
【蘇軾曾慕名求見,晏幾道以“今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回絕,顯其清高自持。】
【黃庭堅評其“四癡”,一癡:仕途不順卻不肯依附權貴。二癡:文章自成體格卻不願迎合時俗。三癡:耗儘家財卻不願受他人恩惠。四癡:屢遭背叛卻始終相信人心。】
“好一個晏幾道!”
“吾甚是喜歡!”
李白端起酒杯一飲而儘,暢快大笑地說道。
晏幾道這種孤傲的性格,正好對上了李白的胃口,讓他很是欣賞。
一旁侍奉的美麗胡姬見狀,立馬又給李白倒滿了酒水。
如今,李白第一詩人的名號已經廣為流傳,天下文人對他趨之若鶩
更不要說這些風塵女子了,如果能夠得到李白的一首詩,她們什麼都願意付出。
【晏幾道晚年寓居汴京,窮困潦倒,甚至“家人饑寒,而麵有孺子之色”,但仍堅持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