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作為承前啟後的樞紐人物,集北宋之大成,開南宋之先河。】
【他總結柳永、蘇軾、秦觀等各家之長,將詞的格律、技法推向成熟,成為婉約派集大成者。】
【其“格律派”風格直接影響薑夔、吳文英、史達祖等南宋詞人,張炎稱其為“南渡詞家之祖”。】
“想不到後世之人,對周邦彥的評價如此之高?”
李清照從搖椅上下來,站在天幕下麵,頗為驚訝地說道。
詞中老杜,詞家之冠就夠誇張了,現在又來一個詞家之祖?
李清照原本淡然的心態開始出現了變化,有些緊張起來。
第七名都有這麼高的評價,讓她感受到了壓力和忐忑。
她李清照的詞,能否超越周邦彥?
又能夠排到詞人第幾名?
【周邦彥將民間俚曲改造為文人雅詞,使詞從“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與詩並尊。】
【其詞“可歌可誦”,既合樂演唱,又具文學深度,成為宋代雅文化的典範。】
【但是,周邦彥的詞,多寫羈旅愁思、男女情愛,缺乏蘇軾的豪放曠達或辛棄疾的家國情懷,如王國維批評其“創意之才少”】
【他的部分詞作,因注重格律雕琢而稍顯板滯,如陳廷焯雖讚其“沉鬱頓挫”,亦指其“終非超詣”。】
【周邦彥在大晟府時期詞作,多為應製詠物,如《燭影搖紅·芳臉勻紅》,思想性弱於藝術性,被後世詬病為“禦用文人”之作。】
“周邦彥的詞,太過注重於工,精雕細琢的味道太重,反而落了下乘!”
杜甫一臉嚴肅地看著天幕,沉聲說道。
對於天幕把周邦彥比作“詞中老杜”,他也並不生氣。
隻是他覺得周邦彥匠氣太重,詞作缺乏靈氣與自然。
“周邦彥在詞的技巧與形式上造詣頗深,但在詞境的開拓與深化上則略顯薄弱。”
“難怪他擁有諸多頭銜,卻被天幕排在第七位。”
蘇軾看到這裡,露出了笑容,捋著胡子點評道。
他徹底放心了。
雖然周邦彥的詞沒有他的好,但也是集大家之所長,算是宋詞的典範模板。
【周邦彥的詞,如同杜甫之詩,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極致。】
【他以法度立詞,以雅正塑格,將宋詞從“自然生長”推向“自覺建構”。】
【儘管其詞缺乏蘇軾的哲思或辛棄疾的壯懷,但他以精工典麗之美,為詞體確立了文人化的經典範式。】
【正如葉嘉瑩所言:“周邦彥是詞史上一位結北開南的人物,他的詞是宋詞從自然走向人工的轉折點。”】
“接下來的這位,又是誰呢?”
柳永滿懷期待地看著天幕,輕聲說道。
【周邦彥盤點完畢,我們接著盤點下一位!】
【這位和晏殊父子一樣,也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組合!】
“又是兩個人?或者三個人的組合?”
屈原看到這裡,感到有些意外。
除了“三曹”和“二晏”,難道還有能上榜組合嗎?
是不是還是父子呢?
【曆史十大詞人第六名,溫韋!】
“天幕不是說是個組合嗎?”
“怎麼還是一個人的名字?”
陶淵明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天幕,很是疑惑地說道。
“果然是溫庭筠和韋莊!”
蘇軾看到這裡,露出了笑容,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