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啊!”
“如果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那怎麼沒人掉下來呢?”
張衡皺起眉頭,苦苦思索起來。
按照他的理解,如果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總有人會處在地球的下方。
可是,為何沒有人掉下來呢?
反而是桃子和杏子等水果,會在成熟後掉在地上。
難道地球有什麼力量在吸引水果?
張衡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關鍵點。
【在技術創新方麵,我國自主突破打破壟斷。】
【核心設備國產化,反射麵主動調節技術、輕型饋源艙懸掛係統等均為中國原創,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
【自主研發的超寬帶接收機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饋源艙技術,采用輕型索驅動係統,可在140米高空精準定位。】
【靈敏度優勢方麵,比漂亮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升約10倍。】
“雖然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
“天幕雖然經常黑我大清,但是後世中國這點很強!”
康熙點了點頭,服氣地說道。
他剛才看到地球和宇宙的時候,也是被震驚得無以複加,心神都在搖晃。
後世中國雖然離他就幾百年的時間,但是所展現的一切都是太超前了!
【中國天眼工程,也是我們首次在喀斯特地貌上建造的巨型設備。】
【在建造時,我們解決了地質穩定性、抗風抗震等世界難題。】
【此外,還采用環保材料和低碳施工方案,減少對當地生態的影響。】
“後世之人對於生態環境保護,很是看重啊!”
“咱大明也要學習這點!”
洪武大帝朱元璋捋了捋胡須,對朱標和朱棣說道。
剛才爺仨也被天幕突如其來的宇宙畫麵給震撼到了,此刻才回過神來。
心中震驚的同時,朱元璋也對於後世環保的概念很是欣賞。
雖然大明現在還用不著,但是說不定幾十年幾百年後就能用上呢?
【中國天眼,在國家戰略中,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象征。】
【過去大型射電望遠鏡技術長期被歐美主導,天眼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在尖端科學裝置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天眼成為全球天文學界的核心設施之一,吸引國際團隊合作,如澳大利亞帕克斯望遠鏡聯合觀測,增強中國科研影響力。】
【此外,我國還培養了一批射電天文、精密製造領域的高端人才,並推動國內超算、大數據分析等關聯產業發展。】
“天文學和數學是分不開的!”
祖衝之抬頭看著天幕,感慨萬千地說道。
他身為數學巨匠與科學先驅,對於這點還是看得很清的。
數學為天文學提供了精確的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
天文學家使用數學來度量天體之間的距離、時間和質量等物理量。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幾何學原理,他們能夠計算行星的軌道、恒星的距離以及星係的結構。
所以,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數學和天文學,是密不可分地關係。
【2021年起,中國天眼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觀測申請,已支持來自15個國家的研究項目。】
【此外,天眼還參與“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國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