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性格,是理性與冷酷相對立的交織。】
【對親人,他逼曹植七步成詩、疑殺曹彰、賜死甄宓,顯露法家式冷酷。】
【對臣僚,因私怨貶黜開國元勳曹洪,猜忌夏侯尚。】
“這叫帝王心術,天幕懂什麼?”
魏文帝曹丕翹著二郎腿,斜睨著天幕,不服氣地說道。
不冷酷無情,怎麼能坐穩江山呢?
【但是他卻重情於友,王粲葬禮上,曹丕率眾學驢叫悼念,與吳質書信泣訴“追思昔遊,猶在心目”。】
【他還很有自知之明,臨終承認“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囑咐薄葬、不封陵。】
“子桓竟然登基為帝了!”
“真是可喜可賀啊!”
王粲看到這裡,震驚不已地說道。
同時,他也被曹丕真摯的感情所打動。
當眾學驢叫,一般人都乾不出來吧?
更何況曹丕位高權重,竟如此舍下臉皮,著實讓王粲感動。
【曹丕用最冷酷的手段奪取權力,卻以最超前的眼光推動文化解放。】
【但他的形象卻充滿矛盾,他終結了一個時代,卻未能開創長治久安。】
【這種分裂成就了他在政治史與文學史上截然不同的地位。】
【作為帝王,他的政治遺產短暫而脆弱,留下一個脆弱的帝國。
【作為文人,他文采飛揚,卻對親人冷酷無情,但他的文學思想卻穿越千年仍被銘記。】
“建安三曹中,雖然曹植才氣最大,但是若論對後世的文學貢獻,魏文帝當屬第一!”
歐陽修看著天幕,頗為感慨地說道。
作為大宋文壇領袖,他自然懂得曹丕的貢獻有多大。
可以說是直接推動了華夏文學史的發展!
【曹丕用四十年人生,完成了三重角色躍遷,從權力絞殺中的幸存者,到終結漢朝的帝王,再到文學史的奠基人。】
【他的一生印證了其名言:“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在有限生命中,他創造了不朽文業,亦留下了脆弱的帝國。】
“脆弱?”
“難道朕的大魏的國祚並不長久嗎?”
曹丕心中咯噔一下,一種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大魏可彆是二世而亡啊!
【說完了魏文帝曹丕,咱們接著盤點下一位!】
【這位曹魏皇帝怎麼說呢,既是明君,也是昏君,總體來說,功大於過。】
“什麼情況?”
“我老曹家也出了一個類似於唐玄宗的皇帝?”
曹操頓時傻眼了,皺起眉頭疑惑地說道。
這位皇帝是不是曹丕的兒子曹叡呢?
還是另有其人?
【他就是魏明帝曹叡!】
“天幕胡說八道!”
“朕明察秋毫,燭照萬裡,怎麼可能是昏君!”
被天幕點到名的曹叡坐不住了,霍然起身,對著天幕怒斥道。
他上位之後開疆拓土,製衡朝臣,明辨忠奸,大魏正在蒸蒸日上。
他怎麼可能是昏君呢?!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位皇帝,曹丕長子,曹操之孫。】
【他的一生充滿戲劇性,既展現了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也因後期過失埋下王朝覆滅的隱患。】
【曹叡生母為甄宓,自幼聰慧,深受祖父曹操喜愛,讚其“可繼三代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