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嘛要提朕?”
萬曆皇帝朱翊鈞頓時一愣,隨即惱羞成怒地說道。
劉禪能和他相比嗎?
都不是一個級彆的!
【譙周等益州士族代表本土勢力厭戰求安,助推投降。】
【薑維九伐中原加速國力消耗,蜀漢滅亡是統治集團集體失敗的結果。】
【劉禪是一個被時代碾壓的庸常之人,“非桀紂之暴,無桓靈之昏,惟庸耳。”】
【劉禪的悲劇在於:他本可做太平時代的守成之主,卻被迫扛起亂世割據政權存亡的重擔。】
【他的庸碌放大了蜀漢的先天缺陷,他的投降斬斷了最後一絲尊嚴。】
【這使他永遠被釘在“亡國之君”的恥辱柱上,成為曆史上著名的反麵教材。】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言:“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
【劉禪終其一生,未能踐行此囑,終成千古歎息。】
“有他沒他一個樣!”
“還不如讓劉永當太子!”
劉備越想越氣,最終放下了這麼一句話。
既然劉禪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那就換人!
他的親生兒子還有劉永、劉理,義子劉封也不錯,就是有點不聽話。
能傳給親兒子當然不考慮義子了。
當然,說這些還早,他劉備還沒當上皇帝呢!
【有觀點認為,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賢臣輔佐下,劉禪能維持蜀漢政權穩定運行四十餘年,說明他並非一無是處。】
【他至少懂得信任和依靠能臣,維持了相對穩定的局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禪的“無能”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像孫吳那樣激烈的內部權力鬥爭,比如諸葛恪事件。】
【現代一些學者提出,“樂不思蜀”可能是劉禪在亡國後、身處險境下的一種自保策略。】
【劉禪通過表現得愚蠢麻木,消除司馬昭的戒心,以換取自身和蜀漢舊臣的安全。】
【如果屬實,則顯示了他一定的生存智慧,雖然代價是背負千古罵名。】
“難不成是大智若愚?”
老年諸葛亮接到劉禪的命令後,正在趕往皇宮的路上。
他一邊看著天幕,一邊思考道。
阿鬥這小子該不會是裝的吧?
嗯,有可能!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國力與曹魏差距懸殊,長期戰爭消耗巨大。】
【但劉禪後期的昏聵和最終的不戰而降,無疑加速了蜀漢滅亡進程,並且是最直接、最令人痛心的原因。】
【他未能承擔起一個君主在最後關頭,應有的責任和骨氣。】
【總而言之,劉禪留給曆史的,主要是一個軟弱、昏聵、最終導致國家覆滅的君主形象。】
【“扶不起的阿鬥”和“樂不思蜀”,也成為了後世形容庸主和苟安者的代名詞。】
“唉,可惜了!”
“本來以為劉備將會是又一個劉秀,結果卻二世而亡!”
漢武帝劉徹歎了口氣,心情複雜地說道。
這下大漢沒有複興的機會了吧?
【蜀漢的明君和昏君盤點完畢,讓我們把視線看向東吳!】
喜歡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請大家收藏:()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