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廟號“世宗”,葬慶陵。】
【他遺命7歲幼子柴宗訓即位,次年禁軍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他的英年早逝是巨大的曆史遺憾,如果天假其年,他極有可能完成收複幽雲、統一北方乃至全國的大業。】
【儘管在位僅五年六個月,柴榮的改革和軍事行動為後來北宋的統一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他留下的是一支強大的中央禁軍,一個吏治相對清明、經濟開始複蘇的國家。】
【一個掃平了後蜀、重創了南唐、對契丹形成戰略壓力的有利局麵】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基本上延續了柴榮的內外政策,最終完成了除幽雲十六州以外的統一。】
“世人都說朕開國容易,可朕哪有那趙匡胤容易!”
漢光武帝劉秀看到這裡,失笑搖頭道。
柴榮留給兒子的江山,可以說是已經把基礎打好了,卻被那趙匡胤摘了桃子,實在是令人唏噓!
【柴榮的早逝留下兩大遺憾。】
【第一,幽雲十六州未複,北伐功敗垂成,致中原王朝失去北方屏障。】
【第二,統一進程中斷,若天假其年,極可能提前結束亂世,避免北宋統一戰爭的拉鋸。】
【司馬光稱其“以信令禦群臣,以正義責諸國,仁矣明矣,其周世宗乎!”】
【歐陽修讚:“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複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
“北魏孝文帝,後周世宗,這兩位不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卻能得到後世如此高的評價,難得啊!”
秦始皇嬴政看到後世對柴榮的評價後,感慨萬千地說道。
若是柴榮為漢唐盛世皇帝,恐怕他的功績也能排到曆史前十了!
【柴榮是亂世中的改革家,他進行政治革新,整飭吏治、修訂《大周刑統》,建立高效官僚體係,為北宋“文治”奠基。】
【他推行《均田圖》公平稅賦,毀佛鑄錢,興修水利,五年內使後周財政翻倍,民生顯著改善。】
【他創建“殿前諸班”精銳禁軍,削弱藩鎮,直接催生北宋強乾弱枝的軍事製度。】
【柴榮是統一戰爭的戰略家,他實行先南後北方略,西征後蜀奪秦隴四州,南摧南唐取淮南十四州,控製長江以北經濟命脈。】
【他42天收複瀛、莫、易三州及三關,兵臨幽州城下,震動遼國,若非病逝,幽雲十六州或可光複。】
【柴榮擁有務實高效的執政風格,他事必躬親,深夜批閱奏章,親審冤獄,允許百姓直訴。】
【他唯才是舉,重用王樸、範質等寒門能臣,打破門閥壟斷。】
“無論是文治武功,都沒有可挑剔的地方!”
“若柴榮是朕的兒子,那他必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歎息一聲,感歎柴榮的生不逢時。
柴榮這樣的表現,足以吊打李承乾和李治,甚至不弱於他多少!
若能繼承他的皇位,大唐恐怕會提前走向巔峰!
他相信,那將會是一個比“開元盛世”更繁榮昌盛的時代!
可惜,柴榮生在唐末亂世,崛起於五代十國,和唐朝沒什麼關係了。
【但是,柴榮也有著一些爭議。】
【他為擴充兵源、財稅,強製裁汰寺院3萬餘所,僧尼還俗26萬餘人,雖增強國力,但破壞文化遺產,被佛教史書詬病。】
【他為整頓亂世秩序,法律嚴苛,比如盜賊連坐,部分手段失於殘酷。】
【他在位僅5年6個月,統一大業止步於北伐關鍵期,未能徹底終結割據。】
“這算什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