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啊!”
“怎麼做出如此虧德之事?!”
劉知遠看到這裡,心都涼了半截,痛心疾首地說道。
他這個兒子算是闖了大禍了!
大漢江山要不保了!
【公元951年初,在劉贇尚未到達汴京時,郭威率軍北上抵禦契丹,行至澶州時,將士嘩變,將黃旗披在郭威身上,擁立為帝。】
【此事件成為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先例。】
【郭威返回汴京,接受“禪讓”,正式稱帝,國號周,史稱後周,改元廣順,定都汴京。】
【他追尊郭氏先祖,並認後漢高祖劉知遠為伯父,以示繼承漢統。】
“竟然是黃袍加身?”
“沒想到比趙匡胤還早!”
唐太宗李世民頓時揚起眉頭,表情古怪地說道。
他若是早知道這個套路,當年他也搞一出“黃袍加身”了,也不會出現玄武門那樣血腥的政變了!
唉,可惜時光一去不複返,再也回不去了!
【郭威深知五代亂局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賦稅苛重、法律嚴酷。】
【他即位後大力推行改革,廢除後漢的一些苛捐雜稅,比如“牛皮稅”,將部分官田分給佃戶耕種,減輕農民負擔,恢複農業生產。】
【並且,他還下令地方官不得以任何借口加征賦稅。】
【郭威嚴懲貪官汙吏,要求地方官廉潔奉公,他自己以身作則,生活極為簡樸。】
【郭威廢除後漢嚴苛的法律,減輕刑罰,禁止濫用淩遲這樣的酷刑。】
【他對後漢宗室,比如李太後、劉贇等人,起初以禮相待,對前朝官員也多有留用,減少政權更迭的動蕩。】
【他采取措施,削弱驕橫的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他致力於創造一個相對安定、輕徭薄賦的環境,讓飽經戰亂的中原地區得以喘息和恢複,為後來的統一積蓄了力量。】
“嗯,還不錯!”
“是一位合格的開國皇帝!”
漢光武帝劉秀點了點頭,對著天幕誇讚道。
郭威雖然做的沒有柴榮好,但也算是高水平的皇帝了,妥妥的明君!
【郭威的親生兒子們在汴京被殺,因此他選擇將皇位傳給養子兼內侄柴榮,他認為柴榮才乾出眾,可以繼承他的事業。】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逝於汴京,享年51歲。】
【廟號“太祖”,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葬於嵩陵。】
【遺詔薄葬,要求以紙衣瓦棺下葬,不修地宮、不置守陵人、不殉珍寶,曆代罕見。】
【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延續其改革大業。】
【司馬光評價:“周太祖懲累朝苛法,務為寬大,民賴以蘇。”】
【現代史家認為:郭威證明了亂世中仁政比武力更重要,其“節儉愛民、理性治國”的特質,像黑暗五代中的一束光,直接照亮了宋代文明的道路。】
【郭威將“以民為本”植入政權基因,使後周和宋朝走出五代惡性循環,重塑中原王朝的統治倫理。】
“郭威如此胸懷與格局,值得吾等學習!”
曹操看到這裡,點了點頭,感慨萬千地說道。
這正是有了郭威的成全,才造就了柴榮這個五代第一明君!
喜歡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請大家收藏:()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