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石敬瑭還要給遼國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
【耶律德光抓住這天賜良機,親率五萬精銳騎兵,南下大破後唐軍,解太原之圍。】
【同年,他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助其建立後晉。】
“天幕怎麼又提到這個廢物了?!”
漢武帝劉徹一愣,隨即拍案而起,勃然大怒地說道。
又是石敬瑭這個孫子!
他本來以為盤點過了五代十國,就不用再看到石敬瑭了。
結果天幕又給了他一個驚喜……
好好好,這麼玩是吧?
【獲得燕雲十六州,對遼國而言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該地區包含燕山、太行山等天然山脈,是中原抵禦北方鐵騎的天然防線。】
【獲得此地後,遼軍可以隨時長驅直入華北平原,軍事上對中原王朝形成壓倒性優勢。】
【該地區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手工業繁榮,極大地增強了遼國的經濟實力,並加速了其從純遊牧帝國向兼有農耕和遊牧的“二元製”中央王朝的轉型。】
【石敬瑭死後,其侄石重貴即位,對遼態度轉為強硬,在上表中自稱“孫”而拒絕稱“臣”,耶律德光以此為借口,開始南下征伐。】
【他先後發動三次大規模南征,前兩次均受阻而歸。】
【但最終在947年,憑借後晉統帥杜重威率主力投降,遼軍攻陷後晉都城汴京,滅亡後晉。】
“大部分政權的覆滅,根本原因不是源於外敵,而是內部出現問題。”
唐太宗李世民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地說道。
這是他看了幾年天幕曆史,得出來的總結。
就比如明朝,其實是先有內亂,李自成攻破北京,才導致明朝滅亡。
而外敵清朝,隻不過是運氣好,占儘天時地利人和,才順勢入主中原的。
其他朝代,也有差不多的情況。
而他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唐朝出現這樣的危機。
難,很難!
【耶律德光身穿漢服皇帝的絳紗袍,在汴京皇宮的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並下詔將國號從“大契丹”改為“大遼”,改元“大同”,意欲成為中原之主。】
【然而,他的統治方式極其失敗,他未能有效約束軍隊,縱容遼兵以“打草穀”為名四處劫掠,引起了中原百姓的強烈反抗,各地起義蜂擁而起,局勢迅速失控。】
【在位僅三個月後,耶律德光見無法立足,便以“天氣炎熱,水土不服”為由,決定撤離汴京,返回北方。】
“嘖,這耶律德光不是很聰明啊!”
“和他老爹耶律阿保機差的遠!”
隋文帝楊堅搖頭,對耶律德光的做法嗤之以鼻。
對方可能不知道一句話。
打壓的越厲害,反抗的越激烈!
想要政權穩固,隻有合理漢化,徹底融入,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才行。
看看唐太宗李世民,那不也是漢人和鮮卑混血嗎?
這才是民族大融合,這才是正途!
喜歡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請大家收藏:()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