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原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即位後更名為趙恒。】
【他是一位關鍵的“守成之君”,但其“守成”的方式既有務實明智的一麵,也有虛榮消極的一麵。】
“怎麼連趙恒都來了?”
“泰山封禪他配嗎?”
唐玄宗李隆基心中惱火,一掌拍在桌案上,咬牙切齒地說道。
看看宋朝之前泰山封禪的都是誰?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還有他唐玄宗李隆基!
這是何等的含金量?
結果到了宋朝,宋真宗趙恒拉了泡大的。
導致明朝朱元璋和朱棣都不屑於去泰山封禪了......
這樣的臭魚爛蝦,也配稱為明君?
【趙恒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也就是968年,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母親為元德皇後李氏。】
【他最初的名字並非趙恒,而是經曆了多次改名,反映了他在皇室中地位的變化。】
【他的繼位並非一帆風順,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因同情被逼死的叔父趙廷美而發瘋被廢。】
【次子趙元僖則深受宋太宗喜愛,被立為皇太子,但不幸早逝。】
【995年,在李皇後病重時,宋太宗為“衝喜”,立趙元侃為皇太子,並賜名趙恒。】
【997年,宋太宗駕崩。太監王繼恩和皇後李氏密謀,幾乎發生政變,企圖另立長子趙元佐。】
【幸虧宰相呂端果斷處置,力保太子趙恒登基,即宋真宗。】
【即位初期,趙恒勤於政事,任用李沆、呂端、寇準等賢臣。】
【他整頓吏治、減免賦稅、鼓勵農耕,使得北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庫充盈。】
【這一時期史稱“鹹平之治”,是北宋曆史上相對清明和繁榮的時期。】
“沒想到趙恒的文治還以啊!”
漢文帝劉恒一愣,有些驚訝地說道。
由於先入為主,經過天幕講解泰山封禪那回事,他還以為趙恒是位不堪大用的昏君呢。
現在看來,也算的及格的明君。
【宋朝立國以來,北方遼國一直是最大的外部威脅,宋太宗兩次北伐失敗後,北宋轉入戰略防禦。】
【1004年,遼聖宗與蕭太後親率20萬大軍南下,深入宋境,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威脅首都汴京。】
【宋朝得知消息後朝野震動,大臣王欽若、陳堯叟等人主張遷都南逃。】
【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宋真宗禦駕親征,鼓舞士氣。】
【趙恒最終勉強同意,抵達澶州前線,宋軍見皇帝親至,士氣大振,射殺遼軍主帥蕭撻凜,使戰局出現轉機。】
【遼軍陷入困境,宋真宗也無心再戰,雙方開始議和。】
【趙恒授權曹利用談判,甚至表示隻要不割地,每年賠款“百萬亦可”。】
【最終,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1月),宋遼雙方簽訂澶淵之盟。】
【宋遼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