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這幫人,李世民太了解了。
李世民就算現在把棉花的好處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這件事。
外加大唐糧草短缺,想要從朝堂上通過大量種植棉花的提議,根本就不可能。
李世民心裡感歎,朝堂上的這些官員,目光短淺之輩居多,真正能為他李世民分憂的人,加在一起也沒幾個。
楊妃遲疑了一下說道,“臣妾聽俊兒提過此事,先期種植棉花,主要是為了留棉花種子,所以並不會消耗大量的良田用於種植。”
“恪兒,寧兒,愔兒,他們都各自都有分封的良田。”
“第一批棉花,就讓他們騰出些田地種吧。”
李世民感歎著說道,“如此,豈不是讓恪兒兄妹幾人吃了虧?”
楊妃笑著說道,“他們年紀也都不小了,也該為二哥你分憂了!”
關於棉花種植方麵的事,是房俊告訴給楊妃的。
第一批棉花的種子,主要就是為了留種,而且對土地的消耗也不大。
最重要的,這幾乎就是白撿的功勞。
反正這種功勞便宜誰都是便宜,還不如留給自家人,大舅子,小舅子,外加德安,三個人一人出一塊地,這事也就成了。
到了明年秋收的時候,到手的可不光是功勞,棉花製品一出來,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種不擔一點風險,白撿一樣的功勞,楊妃自然也樂的為自己的子女爭取。
“至於吐穀渾的事,乃是朝政,臣妾見識淺薄,不敢妄言。”
後宮不得乾政,這是後宮的規矩,況且,楊妃也確實沒有應對吐穀渾的主意,自然也無法評說此事。
“朕現在一聽吐穀渾這三個字,心裡就堵的慌~!”
“陛下,時候差不多了。”王德進了賢靈宮,低聲說道。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楊妃說道,“朕這就派人去拿武元慶,同時召武士彠也來一趟長安城!”
李世民對武士彠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雖說武士彠是李淵的舊部,但李世民登基之後,武士彠表現的也很忠心。
若房遺直謀逆之事,確實跟武士彠的兒子有關,那武士彠就必須給他一個解釋!
另一邊。
天剛放亮,莊子上的這百號人就已經來了南山。
等房俊起來的時候,外麵都已經熱火朝天的乾上了。
“胡叔,讓咱家的廚子給他們準備些飯菜,一會讓他們休息一下,吃了飯再繼續乾。”
大唐不比後世,普通人家一日最多兩餐,一些窮苦人家,基本一天隻食一餐。
這幫人現在乾的都是體力活,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累,但也不比想象中的輕鬆多少。
一口飯菜而已,房俊還是供的起的。
“對了胡叔,待會吃完飯,你派個人去找個能燒陶片的地方,按尺寸燒製一批陶片。”
房俊找人來挖溝渠,是為了將那兩池子水溫很高的溫泉水給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