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蜀王殿下也回了宮中,說是有事求見陛下,已經候了幾個時辰了。”
離開前,王德又把李恪進宮求見李世民的事說了一下。
李世民皺了皺眉,“讓他進來吧。”
“是,陛下。”王德躬身告退。
片刻的功夫,李恪提著個木盒進了甘露殿。
“兒臣見過父皇!”
李恪是滿懷欣喜的進了甘露殿,可見禮後,老半天都沒等到李世民的回應。
甘露殿雖然不小,可李恪跟李世民之間也就隔著五米左右的距離,彆說李世民不可能聽不到他的聲音,就算真的聽不到,他李恪這麼大個活人在這兒,李世民也不可能看不到。
更何況,他進來見李世民,那都是事先有人通稟,李世民又怎麼可能不知道他來了?
李世民晾了李恪足足有五分鐘,才緩緩開口。
“聽說你來宮裡見朕,已經候了幾個時辰了?”
李恪連忙躬身,“回父皇,兒臣巳時三刻入的宮。”
“哼!”李世民冷哼了一聲,語氣冰冷的問,“那你可知,朝堂上有人彈劾愔兒?”
“兒臣知道。”
砰的一聲,李世民的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嚇的李恪整個人都一激靈。
“愔兒離宮之時,朕如何與你說的?”
“你身為兄長,連自己的弟弟都照顧不好,幾十位朝中官員聯名彈劾愔兒之時你在何處?”
“若非青雀百般求情,愔兒此時已經被送進了宗正寺!”
“五十杖,是青雀擔心愔兒還小,擔心五十杖下去打壞了愔兒,他自己替愔兒領了一半兒的杖責,剛剛才被人給抬回府中!”
“你與愔兒一奶同胞,可曾想過要替愔兒領罰?”
李世民越說越生氣,眼瞅著就要到暴走的邊緣了。
“父皇息怒,您聽兒臣解釋。”
李恪也不是沒有眼力見的人,自己的父皇是真生氣還是要敲打他,這個他多少還是能看出來一些的。
而且,他已經聽出來了,父皇之所以這麼生氣,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李愔被彈劾,他沒有到朝堂上給李愔求情,更沒有在李愔受罰的時候,替李愔挨板子,反而這些事都讓李泰給做了,所以父皇才會表現的這麼氣憤。
加上李愔離開皇宮之前,父皇還特意囑咐了他一句,照看好李愔。
結果李愔才離開皇宮幾天,就捅出來這麼大一個簍子。
“父皇,並非兒臣不念手足之情,不知勸戒督導愔兒,其實去長安城討債的事,是房俊跟愔兒他們商量好的。”
“本來兒臣想代替愔兒去的,可房俊說,兒臣若是帶人去討債,做的太過分了,會讓這些人與我們皇室之間產生無法化解的隔閡,不利於朝廷穩固。”
“但愔兒不同,愔兒年幼,即便是做的過分些,也會被認為是受人挑唆,不會對皇室造成什麼不利的影響。”
“他們商量上門討債具體事宜的時候,不讓兒臣旁聽,而且房俊囑咐過兒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讓兒臣摻和進來,所以兒臣今日才沒有上朝堂。”
李世民已經宣布了李恪要就蕃的消息,要不是楊妃求情,現在的李恪都已經去自己的封地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李恪才可以在南山逗留,不需要繼續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