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觀眾們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調侃起來:
【噗!檸檸這‘糖衣炮彈’戰術!用棒棒糖換情報,太狡猾可愛)了!】
【一根棒棒糖就收買了,小朋友,你剛剛的高冷去哪兒了?】
【我猜小剛不是被糖收買的,是被檸檸的‘星星眼’萌化的!】
【有可能哈哈!】
【真相了!誰能抵擋檸檸的可愛暴擊?】
......
小剛迫不及待地剝開糖紙,將圓滾滾的糖球塞進嘴裡,滿足地眯起了眼,小臉上洋溢著純粹的快樂。
他含著糖,腮幫子鼓鼓囊囊,含糊卻認真地回想了一下:“具體做什麼......我不曉得嘞。不過上周他兒子剛回來過,給了村長老大一包錢!村長可好了,給村裡家家戶戶都分了錢呢,我們家就分了......嗯......”
他伸出五根沾著糖漬的手指,“整整五百塊!”
“五百塊?”徐苒檸心中默算,這村落雖小,三百多戶總是有的。
一戶五百,那便是......十五萬巨額!
一個普通山村走出去的年輕人,究竟從事何種行業,能在短期內拿出如此巨款?
而且,如此慷慨地分給全村?
她的眉頭不自覺地越蹙越緊,心底疑竇叢生。
“檸檸,小剛,你們在聊什麼呢?”就在徐苒檸準備進一步詢問時,村長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他們身後,語氣中溫和中帶著一絲好奇。
徐苒檸心頭一跳,迅速斂去眉間所有疑慮,轉過身時,臉上已掛起明媚無暇的笑容,她揚了揚手中另一根棒棒糖,神態自若,“村長,沒什麼。我們節目組想著村裡小朋友多,就備了些小零食,剛給了小剛一根嘗嘗。”
“原來是這樣啊,”村長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理解的光芒,“我們這山旮旯裡,去趟鎮上趕集都得折騰大半天。村裡多是些走不動的老人和跑不遠的孩子,會開車的沒幾個,有車的更是鳳毛麟角。這些城裡孩子常見的零嘴兒,對我們這兒的孩子來說,可不就是稀罕物嘛,難怪小剛這麼開心。”
“村長,”徐苒檸順勢將話題引向核心,清亮的眼眸直視著對方,仿佛隻是鄰家女孩好奇的閒聊,“那村裡的青壯勞力,是不是都跟您家兒子一樣,在外頭奔前程了?”
村長的眼神幾不可察地暗了一瞬,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深潭,旋即又恢複平靜,聲音裡揉進一絲沉甸甸的無奈:“唉,咱們這兒啊,就這一所小學頂著。娃兒們爭氣點,考上初中,就得翻山去隔壁村的中學寄宿。那邊,離外麵的花花世界近些,找活計也容易。為了養家糊口,不少後生隻能咬咬牙,在那邊打零工。這路啊......”
他重重歎了口氣,布滿歲月痕跡的臉上刻滿遺憾,“看著隻隔一座山,可那山路,是老天爺隨手畫的,又陡又險,沒個一天光景,甭想翻過去!一來一回,小半條命就沒了。所以啊,不是逢年過節,誰舍得折騰回來?”
“那村長,您兒子真是出息!”徐苒檸話鋒一轉,語氣裡帶著恰到好處的欽佩,目光卻銳利如針,細細描摹著村長臉上每一絲細微的紋路,“做什麼大事業呢?我看您家這宅子,外頭拾掇得可真氣派。”
她狀似隨意地抬手,指尖遙遙點了點那精心打理過的前院和精雕細琢的門窗。
提及兒子,村長的眼底瞬間被一種近乎虔誠的自豪點亮,連腰板似乎都挺直了幾分:“我那小子,算是沒白費我砸鍋賣鐵供他念書!碩士畢業,如今在鎮上最大的那家企業裡坐辦公室,拿的......是份體麵錢!”
他的聲音不自覺地柔和下來,帶著父親特有的驕傲。
鎮上啊?
聽到這裡,徐苒檸眉梢微微一挑,心中泛起一絲疑惑。這個小鎮地處偏遠,即便是在鎮上,也鮮有大型企業存在吧!她表麵上依然保持著微笑,但眸光中卻透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質疑。
“那您兒子真是太優秀了。”她輕聲附和著,語氣中帶著恰到好處的讚賞,同時目光幽深地凝視著村長,“所以,村長,您就這樣無償地補貼這裡的村民嗎?”
“唉,都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血脈,打斷骨頭連著筋呐。”村長微微垂下眼簾,避開了徐苒檸洞悉的目光,語氣沉重而悲憫,仿佛承載著整個山坳的苦難,“我是這一村之長,看著大家日子艱難,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儘點心意罷了。”
每一個字都包裹著沉甸甸的責任感,聽起來無懈可擊。
“你們這村人口也不算少,之前都沒有慈善機構來捐款嗎?”徐苒檸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所破舊的小學,語氣中夾雜著幾分好奇與同情。“這小學也很破舊呢。”她輕輕說道,聲音如同羽毛般輕柔,卻帶著深刻的關切。
學校的圍牆斑駁陸離,曾經鮮豔的顏色早已被歲月侵蝕得麵目全非,牆皮大片剝落,暴露出內部粗糙的磚石結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校門鏽跡斑斑,鐵欄杆間透著一股陳舊的氣息。
“這小學......是很多年前,有好心人捐錢蓋起來的......”村長的聲音陡然低沉下去,含混不清,仿佛喉嚨裡堵了什麼東西,帶著明顯的回避,“捐款......是有過一些的......但杯水車薪,哪夠填滿這窮山溝的窟窿......”
他含糊其辭,不願深談。
就在這時,小學主建築門楣上方,一塊幾乎被風雨侵蝕得難以辨認的牌匾,猛地攫住了徐苒檸的視線。一股莫名的牽引力讓她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幾步。
當她看清那上麵赫然刻著的“顧”字時,心中不禁為之一震。
這是顧家資助建立的!
這個發現讓她心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阿肆曾提及,自從他被找回之後,顧爺爺便開始了對多個山區的慷慨資助,幫助這些地區建立起學校,而這所小學或許就是最早的受助項目之一。
然而,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翻新和完善?
這與顧爺爺承諾每年撥款修繕的說法似乎相悖。
喜歡魂歸十年後,嫁給了養大的弟弟請大家收藏:()魂歸十年後,嫁給了養大的弟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