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圖紙瞬間怔住:“這......這是四太公的"新月抱星"紋樣!“
“小馬阿訇!“兩人問候,將位置讓出,讓他認真查看。
宋卿起身握住對方的手:“小馬阿訇!你在中央民大發表的《伊斯蘭建築本土化研究》,我拜讀過!“
小馬上下打量著眼前的年輕書記,“您真的看過?“耳尖泛紅。
看到宋卿輕輕點頭,忽然壓低聲音:“其實除了清真寺的問題,老人們不是反對搬遷,隻是......“他欲言又止地望向山丘後的墳塋。
宋卿心領神會:“遷葬先人的補償方案,我們已經有了考慮。“
他指向圖紙邊緣的樹林:“這片吉哈德林將整體移植,每棵樹都會掛上家族溯源二維碼。我們還會請最好的工匠來完成新址的建築。”
輕輕點頭,小馬看向三位縣裡領導:“其實縣裡考慮的很周到了。我們年輕人是沒有意見的。況且遷過去後離縣城也會近上不少。”
“走吧,老阿訇讓我過來接你們!”
小馬在前,宋卿三人沒有上車,跟隨而行向村子走去。
同康家村差不多,隻是這個村子更大一些,特彆是村子中間清真寺非常顯眼,佇立其中言說著此地千百年來的曆史與信仰。
步入村中,在一些陰涼處坐著不少村民,看到小馬領著三人走來,後麵還跟著一輛轎車,不時對他們指指點點。
“聽說咱們遷過去後會住上樓房?”
“是啊,咱們孩子們也能去雙語學校上學,現在不懂漢語文化出去打工都沒人要!”
兩三十多歲男子輕輕說著。
邊上一位老者瞪了他倆一眼,“遷什麼遷?祖祖輩輩都在這裡,你們不也長大了嗎?”
“阿叔啊,那能一樣嗎?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咱們不能守在這裡,不管孩子們啊!”其中一名男子比較耿直,直接反駁那位抽著旱煙的老者。
“哼!聽老阿訇的吧。他說搬,我也同意!”
意見有了分歧,乘涼的幾人竟然不再說話。
宋卿看在眼裡,聽在心中。直步向前,一直走到清真寺前。
門外,一名枯瘦老者立於原地,看到小馬以及身後的宋卿三人,臉上強擠出一絲微笑。
“老阿訇!”吳平快速走上前,拉著老人的手親切說道。
“吳部長,辛苦你們了。這位是宋書記吧?”老人看向宋卿問道。
宋卿微笑上前,“阿訇,早就聽說您德高望重想來看看,這不……”
老阿訇擺擺手,“宋書記客氣了,縣裡的事我也聽說不少。能親自過來,我已經非常高興啦!”
轉身緩步帶大家進入寺內一間屋內。
“阿訇,想必我們的來意您也清楚,我想聽聽您的意見。”待小馬給大家端上茶來,宋卿直言說道。
輕抿一口茶水,老阿訇緩緩說道:“宋書記,我也知道咱們這個機場的建設非常必要,我也非常支持。隻是清真寺是大家的精神支柱,如果這一點解決不好,恐怕會有諸多隱患啊!”
此時吳平已經走上前,在桌子上將那張規劃圖徐徐展開。
“老阿訇,這是新清真寺的規劃圖紙,您老看看。”指著圖上的重要內容,吳平一一講解。
此時小馬也在邊上說道:“縣裡還專門請了四爺弟子專門進行了設計,比咱們現在這個更加完善!”
“四爺……”老阿訇摩挲著規劃圖紙,口中輕輕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