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四月初,冀州平原之上,一場雙方總兵力超過二十萬的大戰打響。
號稱天下梟雄之首的四世三公、朝廷親封大將軍、冀州牧袁紹,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不是個庸主,悍然發起了這次決戰。
劉徹為了成全袁紹,不惜賠上雙方眾多將士的性命,接下了這次決戰。
雙方將士也因為心中的執著,幾乎沒有出現戰損過一成就潰敗的現象。
從上午直接混戰到黃昏。
最終,袁紹軍由於戰術失誤,被士氣、狀態都更好的敵軍擊敗。
要不是袁紹絕望中喊出了那句“認輸”,弄不好麾下將士都留不下幾個活口。
……
“主公,兄弟們已經打掃好戰場,雙方戰損也都統計好了。
您是否現在聽?”
夜晚,曹仁一臉疲憊地來到了大帳,向劉徹彙報戰事的情況。
“這個先不急,我現在隻想知道,袁本初有沒有被生擒?”
劉徹害怕袁紹身邊某些頑固的屬下不願意接受失敗,一但不能生擒袁紹,弄不好他們還得繼續找借口頑抗。
最好的結果就是能把袁紹生擒,趁著袁紹絕望的時候先勸降袁紹。
省的以後夜長夢多。
“回主公,這一仗本來咱們人數就不占優。
雙方又都不見有潰敗的跡象。
打到現在,咱們也隻是慘勝。
實在無力追殺擒拿袁紹……”
曹仁越說聲音越小。
他也知道袁紹一旦跑了,後續會有很多麻煩事。
但這一仗又確實勝的不容易。
兄弟們是真不敢在這種情況下連夜追殺袁紹。
“唉!”
劉徹起身拍拍曹仁肩膀。
“這事跟將士們沒關係,完全是我婦人之仁造成的。
當時文和那個計策我沒用,不然也不會多出來這麼多麻煩事。”
說這話的時候,劉徹心裡突然有些理解賈詡了。
也許他出的某些計謀是很缺德。
但仔細想想,那又何嘗不是一種及時止損的辦法呢?
就像現在,一場正名之戰,死傷的士兵何止千萬?
受到大戰的波及,周邊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失去親人?
不但如此,在袁紹徹底投降之前,這樣的事情有可能還會發生。
隻要打仗,受苦的肯定還是百姓。
為了支撐大戰的消耗,冀州百姓不知道要額外背上多重的賦稅……
這樣的結果除了表麵上好聽之外,實際上不比賈詡的計謀仁慈多少……
“主公,隻要打仗,不論怎麼做都避免不了損失。
您也不必太在意之前的決定。
文和那招說實話確實缺德。
被動的死亡和為了某件事情赴死,他還是有區彆的。”
郭嘉看出主公是在後悔當初的決定,趕忙出來勸。
“您想啊,假如用了文和那招,您就能保證袁紹以及他身邊的人都吃那一套嗎?
想徹底征服河北,不可能不造成任何殺戮。
隻要您不亂殺無辜,我想沒人會怪您的。”
劉徹默默點頭,然後走到大帳門口,看著袁紹撤退的方向長舒了口氣。
“也罷,早些平定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才是最好的辦法!”
說著,劉徹來到地圖前,招呼郭嘉等人也都過來。
“現在袁紹受到重創,內部人心不穩,對咱們來說也不算壞事。
與其後悔歎息,不如想辦法趁機乘勝追擊,一舉平定冀州。”
“這樣,讓咱們四周的部隊縮小對冀州的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