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春末,劉協傷勢痊愈後,首次臨朝就下旨正式封了魏公。
此時身在荊州和益州的劉備、孫權都大為震撼。
劉備還好點,彆管他獲得什麼爵位,但最終還是得表麵尊漢室。
隻要自己在曹操完全篡位之前擊敗他,就可以匡扶漢室。
孫策聽到這個消息後,就沒有劉備那麼看得開了。
“公瑾,這事咱們可不能一點回應都沒有啊。
稱公不過是個過渡,我想以曹操現在的戰功,稱王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真到了那一天,咱們手裡的弘農王可就不夠用了。”
周瑜並不這麼認為,反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道:
“以前曹操主要靠官職顯赫一方。
麾下文武說到底還是朝廷親封。
但現在他有自己的屬國封地,麾下文武就能順理成章地脫離朝廷。
有了這樣便利的條件,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世子之爭。
試問,誰不想少奮鬥幾十年,從自己父輩手上接手一個完整的權利係統呢?”
“那依公瑾之見,咱們不需要額外做什麼?”
“對,隻需要按部就班地討伐曹賊即可。
其它的交給時間就行。”
孫策對周瑜的說法還是十分認同的。
太平盛世還有好多人為了權利爭破頭呢。
更何況這個沒有實力就隻能任人宰割的亂世呢?
“既然這樣,那咱們就集中精力討伐曹操。
讓他無暇妥善處理繼承人的問題。
我倒要看看,他一個年過半百的人能有多少時間和精力!”
……
“文若、奉孝,今天讓你們倆過來,是有些私事想聊。
你們先坐,我親自為你們泡茶,咱們邊品茗邊聊。”
許都丞相府,劉徹一臉愜意地泡著茶、招呼著荀彧、郭嘉入座。
兩人來的路上,已經大概猜到會被問到哪些問題。
也都準備好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說辭。
隨著兩人落座,劉徹當即開門見山道:
“說是私事,但也不完全是。
我膝下有些潛力的兒子就那麼幾個。
雖說現在操心繼承人的事還有點早。
但世事無常,誰知道我下次出征還能不能回來呢?
所以我想在冬歇期完全過去之前,把這事弄出個大致框架來。”
郭嘉、荀彧對視一眼,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主公,說實話,這種問題乃是您的家事。
我等身為屬下,是沒資格參與的……”
不等郭嘉說完,劉徹就擺手打斷了他。
“不不不,奉孝此言差矣。
我剛才說了,不完全是私事。
畢竟有了建立屬國的權利。
又獲得了世襲的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人就不再是單純的私事了。
是不是一個品德兼優的繼承人,對魏公國的官員從屬來說,很重要。”
“魏公要是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也確實有責任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為您分憂。
隻是我們最多按照既定的標準做出評價,具體如何取舍,確實不敢妄言。”
見荀彧已經鬆口,郭嘉也就不在謹慎,也附和道:
“主公讓我們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
能說的,我們知無不言,不方便參與的,也請主公恕我們沉默。”
劉徹笑著為兩人倒上泡好的茶。
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
“先喝一口潤潤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