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大孝子,就算做了皇帝,仍然每五天朝拜父親太公一次,遵循普通人家父子相見的禮節。太公的管家勸說太公道:天上不會有兩個太陽,地上也不應該有兩個君主。當今皇上在家雖然是兒子,但皇帝也是天下萬民之主,老太公您在家雖然是父親,對皇帝卻是臣子。怎麼能叫天下萬民之主,去拜見他的兒子呢!這樣做,皇帝的威嚴就不能遍行天下了。
過了幾天,劉邦又來朝拜太公,太公就抱著掃帚,麵對門口倒退著走。劉邦大為吃驚,急忙下車攙扶著太公,太公說:皇上是萬民之主,怎麼能因為我而壞了天下的規矩呢?
於是劉邦就尊太公為太上皇,仍然每五天朝拜太上皇不變。劉邦心裡讚賞那個管家的話,便賜給管家五百斤黃金。
劉邦共有兄弟四人,長兄叫劉伯,早年就死了。當年高祖卑微時,為了躲避難事,常常到大嫂家稱吃稱喝,大嫂討厭劉邦。一次劉邦又帶賓客到大嫂家稱飯吃,大嫂假裝做的肉菜湯已吃完,用飯勺刮鍋底,賓客因此起身離去。劉邦去廚房看到鍋裡還有肉湯,劉邦因此怨恨嫂子。
等到劉邦當上皇帝,封賞兄弟,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太上皇為此來求情說:你兄長早年去世,隻留下兒子劉信,你怎麼能忘記封賞呢?
劉邦說:不是我忘記封賞他,因為他母親太不厚道。於是封大嫂的兒子為羹頡侯。
劉邦貪財好色,身邊從不缺女人。劉邦最早的情婦是曹氏,所以曹氏生悼惠王劉肥,是劉邦最年長的庶子。漢皇帝六年,立劉肥為齊王,封地有七十餘座城池,當地百姓凡是說齊國語言的,都歸屬齊王。
齊王劉肥是孝惠帝的哥哥,孝惠帝二年,齊王劉肥入京朝見孝惠帝。按道理來說,孝惠帝是君,齊王劉肥是臣,朝見皇帝得行跪拜之禮。而齊王劉肥朝見孝惠帝沒行跪拜之禮,而是實施平等之禮,如同家人的禮節是一樣的。齊王劉肥就犯了欺君之罪,呂太後知道此事後,大怒,要就地正法誅殺齊王劉肥。
齊王劉肥以為自己是哥哥,行家禮忘了國法,闖下了大禍,劉肥害怕了,怕就此掉了腦袋。他的內史叫勳給劉肥出主意說:大王要想保住了腦袋,就得割點肉。
齊王劉肥說:割肉那得多疼,萬一長不上,不也得死嗎?
內史勳說:不是割真肉,是把城陽郡獻出來,給魯元公主做封地,呂太後一高興,就有可能放了您。
齊王劉肥把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呂太後就把齊王劉肥給放了。劉肥腦袋保住了,卻丟掉了一個郡,劉肥好生懊悔。
薄太後是劉邦嬪妃中最不受寵的一位,但卻得到了好報。薄太後的父親是吳地人,秦朝時與魏王宗族女子魏媼私通,生下了薄姬。有個看麵相的先生,給薄姬看麵相說:此女子富貴無比,將來生的孩子會是天子。
周圍的人都當笑話說,魏媼也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會這麼金貴,就把女兒送到魏王宮裡。漢王派曹參率兵攻打魏國,魏國滅亡,漢王把魏地設置為一個郡,魏宮的宮女都被送進織造府,薄姬也在其中。
一次漢王視察織造府,看見薄姬姿色秀美,覺得把美人放在織造府,是暴殄天物,就下詔把薄姬收到後宮。薄姬以為自己總算有了出頭之日,苦日子總算過去了。誰曾想薄姬入宮一年多了,連漢王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根本得不到寵幸。
好在後宮嬪妃多的是,年齡也差不多,總算不孤單寂寞。薄姬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管夫人,一個叫趙子兒,三個人曾經立下誓約說:誰先富貴了,不要相忘。後來管夫人與趙子兒都先後得到了漢王的寵信。
有一次漢王與管夫人,趙子兒坐在河南宮的成皋台上,兩位美人說起了當初與薄姬的誓約,而相互說笑。漢王聽到後,問她們倆原因,兩個人就把實情告訴了漢王。漢王聽了心裡不禁傷感起來,憐憫薄姬,當天就召見了薄姬,並留她侍寢。
薄姬說:昨晚臣妾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的肚子上。
漢王說:這是顯貴的象征,我來為你達成吧!
薄姬僅一次受漢王寵幸,就懷孕在身,十月懷胎,就生下了一個男孩,薄姬慶幸自己肚子爭氣。從此薄姬再也沒有受到寵幸。
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後專權,他恨劉邦太花心,自己並沒有衰老,就不再寵幸自己,呂後把怨恨都撒在那些受劉邦生前寵幸的嬪妃身上,如戚夫人等。把她們囚禁起來,不準她們出宮。然而薄姬因為很少受高祖寵幸的緣故,可以隨意出宮,跟隨兒子一起去了代國,成為了代王太後。太後的弟弟薄昭,也隨太後到了代國。
代王即位十七年後,呂後死了,因呂太後生前專權,殘害劉邦的嬪妃,打擊忠臣,提拔呂氏家族兄弟,朝中大臣民憤極大,朝中大臣們商量要立新君,因大臣們都痛恨呂氏勢力強大,殘害忠良。一致稱讚薄氏仁義善良,於是迎回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薄太後也因此妀封號為皇太後。他的弟弟薄昭被封為軹侯。
薄太後的母親魏媼在這之前就已經去世了,葬在櫟陽北邊。於是就追尊薄太後的父親為靈文侯,在會稽郡備置了三百戶的園邑,派遣長丞以下的人去侍奉看守陵墓,宗廟上的祭品和禮儀,都按照規定進行。在櫟陽北邊,也設置了靈文侯夫人陵園,所有禮儀都和靈文侯園林一樣。
薄太後認為母家是魏王的後代,父母早逝,魏氏家族中有人侍奉薄太後很儘力,於是就命令重新恢複魏氏家族的地位,分彆按親疏程度進行賞賜。魏氏家族中有一人被封侯。
薄太後晚文帝兩年去世,是在景帝前二年去世,死後葬在南陵,因為呂後與高祖合葬在長陵,所以她特意為自己單獨修建了陵墓,靠近孝文帝的霸陵。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