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昭公被季氏驅逐出境,病死他鄉。季氏掌握國家政權,國君成為待宰的羔羊。魯昭公去世後,魯國大夫商議,立昭公的弟弟公子宋為國君,就是魯定公。
魯定公即位後,世人都擔心魯定公的命運。因季友為魯國立過大功,受封於鄪,是國之上卿,到季文子、季武子時,累世擴大家業。魯文公去世,東門襄仲殺嫡立庶,引起國人與諸侯的不滿。
季氏無法阻止,但權力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魯定公即位之初,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季氏一族權勢滔天,根本不把這位新君放在眼裡,行事愈發肆無忌憚。魯定公雖心中憤懣,卻也隻能暫時隱忍。
一日,朝堂之上,季氏家臣公然在殿上與其他大夫爭權奪利,言辭囂張。魯定公強壓怒火,試圖調解,卻被季氏家臣輕蔑駁回。此時,一位年輕大夫挺身而出,指責季氏家臣的僭越之舉,引得朝堂一陣嘩然
季氏家臣惱羞成怒,欲對年輕大夫動手。魯定公見狀,心中燃起一絲希望,他大喝一聲,製止了這場衝突,並宣布將徹查此事。季氏一族雖不滿,但也不敢公然違抗君令。
魯定公開始暗中聯絡支持自己的勢力,並任命與季氏有恩怨的陽虎為相,試圖奪回屬於國君的權力。陽虎雖然也是相國,但在朝堂之上,處處受季平子掣肘,陽虎有勁使不上。心中對季平子更加憤恨。
魯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陽虎覺得機會來了,為了打壓季氏,出口惡氣,陽虎趁季平子的兒子,季桓子立足未穩,便找個理由拘禁了季桓子。季桓子被拘禁後,季氏一族頓時亂作一團。
族中長老們商議對策,一麵暗中聯絡各方勢力,準備營救季桓子;一麵指責陽虎此舉是大逆不道,妄圖顛覆季氏。陽虎卻不為所動,他在朝堂上向魯定公進言,稱季氏長期專權,如今季桓子更是有不軌之心,拘禁他是為了魯國的穩定。
魯定公表麵上支持陽虎,實則心中也在權衡利弊。季氏勢力龐大,若處理不當,恐引發內亂。季氏族長與陽虎商議問道:“怎樣才可以放了季桓子?”
陽虎也不想把事情弄僵,見季氏放了軟話,就見好就收,與季桓子訂立盟約,隨後便放了季桓子。齊國聽聞魯國內亂,竟趁機入侵魯國,攻占了鄆邑。魯定公派使者與齊國交涉,齊國答應把鄆邑還給魯國,但隻能做陽虎的封邑,讓陽虎管理這裡的政務。
陽虎拘禁季桓子,以為自己占了上風,不把季氏放在心裡,並要把三桓嫡子全部除掉,改立與他關係密切庶子代替三桓。陽虎派車接季桓子,想要殺死他,季桓子使用詐術才得以脫身。
季桓子逃脫後,季氏一族徹底被激怒。季氏族長聯合其他與陽虎有矛盾的勢力,在朝堂上對陽虎發起猛烈彈劾,指責他目無尊長、圖謀不軌。魯定公麵對各方壓力,開始動搖對陽虎的支持。
陽虎察覺到局勢對自己不利,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暗中集結自己的黨羽,準備發動政變,一舉鏟除季氏及其支持者,徹底掌控魯國政權。然而,季氏早有防備,三桓聯合起來,共同攻打陽虎。陽虎駐陽關,不肯出戰。
他們與魯國的一些地方豪強結盟,共同對抗陽虎。陽虎見在魯國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就逃到齊國。後又逃奔晉國的趙氏。
孔子探索治國之道很多年了,但始終鬱鬱不得誌,無處施展才華,沒有人能任用他。魯定公一直想找一個懂得治國之道的賢德之人。有人向魯定公推薦孔子,魯定公對孔子也早有耳聞,便任命孔子為中都長官。一年後,各地都效仿他的治理方法。孔子一炮而紅,得到了魯定公的重用,被破格提升為司空,又由司空升任為大司寇。
有了大司寇的管理,魯國很快強盛起來,齊國也不再高高在上,放下身段了與魯國相會交好,會見的地點在夾穀。魯定公準備車輛隨從,一點防範的準備都沒有。大司寇孔子說:“會盟怎麼可能沒有準備,這是自尋其辱。”
魯定公聽了孔子的話,覺得十分在理,便聽從孔子的建議,安排了左右司馬隨行護駕。到了夾穀,齊國國君齊景公與魯定公相見,雙方開始會盟。齊國方麵仗著國力強盛,在儀式上故意安排了一些粗野的表演,試圖羞辱魯國。
孔子見狀,立刻挺身而出,嚴厲斥責齊國的無禮行為。孔子按照禮儀一步一階,拾階而上,誅殺了齊國彈奏淫樂之人。齊景公自覺理虧,隻好讓那些表演停止。
之後,齊國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盟約條款,想借機占魯國的便宜。孔子據理力爭,以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一一駁回了齊國的無理要求。齊國大臣們見無法占到便宜,竟暗中安排了士兵,企圖以武力威脅魯國。
然而,孔子早有防備,他指揮魯國的司馬和士兵嚴陣以待,氣勢上絲毫不輸齊國。齊景公見魯國準備充分,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隻好與魯國簽訂了平等友好的盟約,並歸還了之前侵占魯國的土地。這次會盟,孔子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魯國贏得了尊嚴和利益。
孔子依周禮治理國家,應拆除三桓的城牆,沒收了他們的鎧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毀城牆,定公發兵攻打,但沒有攻下城牆,也隻好作罷。
齊國害怕魯國強大起來,對齊國是一個大的威脅,就想了一個辦法,送給魯國一個五十人組成的女樂。季桓子貪財好色,偷偷的接收了女樂,不再上朝理政。
孔子一看這個國家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便帶著他的弟子,離開了魯國。
魯定公在位十五年去世,即位以來一直想把魯國建成一個強盛的國家,奪回國君應有的權力,但一直沒有做到,而含恨而終。他的兒子子將繼位,就是魯哀公。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