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默一臉好奇的打量著楊震,看了好一會兒,認真道:“楊震,你老實告訴本王,你是怎麼猜到皇上準備做什麼的?”
聞言,楊震知道皇上應該采納了梁王的建議,早朝下發了聖旨,加上孫助興和他說了什麼,所以才由此一問。
可這事可以對孫助興說,卻不好對秦默說。
他看了孫助興一眼,見他微微搖頭,表示什麼都沒說,於是笑道:“這很難猜嗎?”
秦默感覺又被鄙視了,覺得聊這些空話,就是在找不自在,於是把早朝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最後哈哈笑道:“你們是不知道,父皇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出這道旨意的時候,文武百官都愣住了,表情那叫一個意外,充滿不可思議的樣子。”
聽完秦默所說,楊震有點麻,皇上確實采取了他的建議,不過出入有點大。
皇上所頒發的聖旨把上策和下策一起用了,也就是說,不僅隱田變成新開墾的良田有賞,同時也獎賞舉報私占良田的人。
這樣一搞,地方官員不亂套才怪。
在楊震的設想中,無論逃避稅賦的良田,還是隱田都能登記成新開墾的良田,這樣地方官員和世家貴族,都會主動樂於配合。
但是多了一條舉報有功,那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官員和官員可是存在矛盾的,或者存在競爭關係,地方官員和世家有合作,但是一樣存在矛盾。
多了一條舉報有功,那不是讓地方官員和世家互相撕咬嗎?到時候不亂成一鍋粥才怪。
仔細想了想,楊震有點明白皇上的意圖了,他這是不想拿出實實在在的東西出來獎賞,所以希望有些人舉報,宰殺幾隻肥羊,把抄家得到的東西拿一部分出來獎賞,一部分充當腰包。
所以楊震麻了,原本計劃半年能搞定的事情,現在估計三年都不一定能搞定。
因為地方官員會互相猜忌,生怕彆人會暗中捅刀子,官員和世家也一樣會互相猜忌,互相防備。
這樣一來,他們還會老老實實把所有良田全部登記嗎?一來二去肯定要浪費不少時間。
由此可見,皇上和梁王對地方政治生態認知不夠深。
或者說,皇上沒把握事後能讓他們把以前貪的財物吐出來,所以才把下策也加了進去。
不知道這樣一搞,會有多麻煩?
如今,也隻能怪自己沒仔細說清楚了,在他的設想中,要麼執行上策,要麼執行下策,壓根就沒想過皇上會把上策和下策綜合起來用,不得不說皇上的腦回路就是不一樣。
此外,原本計劃秦默去當這個欽差,頂多一年就能回來,現在事情變複雜,要是每個州多拖一個月,那秦默這一趟沒有三五年恐怕回不來。
所以現在去和梁王商量還來得及嗎?
“怎麼不說話了?”秦默見楊震一直在沉思,忍不住道。
楊震回過神來,隨口問道:“禦史沒出來反對嗎?”
孫助興搶先道:“禦史的尿性就是那樣,他們要先商量一番,仔細分析之後才會發表意見,所以反應沒那麼快,估計要發表意見也是三五天之後的事了。”
喜歡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請大家收藏:()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