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霄有點自閉了,殿試的時候把楊震爭取到工部來,就是存了打壓他的想法。
因為涉及建築,製造,治理河道等等,相關知識在書本裡是沒有的,需要有家族傳承才能學到相關知識,所以工部的一大部分官員都是子承父業,不少人都不是通過科舉正途上來的。
通過科舉來的學子,要是沒人帶在身邊教,彆想學到這些知識。
什麼都不懂,即使才華橫溢,策論和詩詞寫的再好,在工部也要寸步難行。
所以想怎麼整治楊震,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彆看他一來工部就是五品郎中,絕對可以讓他一輩子都窩在這郎中位置上,毫無作為。
可現在看來,好像,貌似,找來一個不得了的人物啊!
楊震不僅才華橫溢,還對建築、製造似乎也了如指掌,就當場寥寥數筆畫的設計圖,整個工部的所有官員都沒人能畫的出來。
要是讓一些退休的工部老學究官員看到,絕對能引起轟動。
還有這同時施工的方案,這更是絕妙,簡直打中工部乾活拖拖拉拉的命門。
以前工部一旦涉及到做工程,都是拖拖拉拉,因為彆人都是外行,完全看不出來。
有些工程之所以乾得快,是因為皇上或者朝中大臣吹的急,而且經費給得很足,很及時,工部的官員才會賣力做事。
可按照楊震的方案,想要拖拖拉拉可就有點難了,因為從八個地方同時向兩邊施工,而且都是一萬人,乾得快慢,以及乾得好不好,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那麼,進度最慢的那一隊,絕對會被點名,給個說法,即便沒被點名,有的隊伍一年完工,有點隊伍一半都沒修起來,都沒臉見人。
林尚霄感覺今天不應該來,直接把設計圖和文書上交內閣,要是內閣和皇上都認可,那往後楊震再提出什麼意見也於事無補。
可現在不太行,要是還執意這麼做,楊震知道後,向皇上說了今天的事,那自己變成什麼了?有可能構成瀆職。
而且是一定,因為楊震不止是五品郎中,還有一個上書房行走,隨時能見到皇上,加上皇上很器重他,又是修路的提議者,所以想要瞞天過海,偷偷把事情定下來根本不可能。
林尚霄定了定心神,“楊公子還懂得建築學?祖上有人在工部當過官?”
之前,楊震隻覺得林尚霄被震驚到,突然發現他有點不對勁,似有一種計劃被打亂而出現慌張的神色。
如今又轉移話題這麼問,突然想起這個時代,很多技術都是不外傳的,甚至都傳男不傳女,就連編個草席這種簡單的技術都看得比什麼都重。
而工部的頂級技術,自然是捂得更緊了。
所以林尚霄看似隨意的一問,實則是在摸自己的底,有沒有家族淵源。
楊震似笑非笑,若無其事的道:“那倒沒有,隻是我對墨家學說和技藝非常感興趣,自學了一些。”
林尚霄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墨家學說從不外傳,更沒有任何相關書籍在世麵上流傳,連文濤閣所收藏的墨家學說的書籍都寥寥無幾,他去哪裡自學?
明顯,他在說假話,但不好直接揭穿他,要是抓著這一點不放,想要深挖,意圖就太明顯了,讓他有了防備之心。
隻好轉而道:“從八個地方向兩邊施工,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隻一個高度落差就不好測量。”
楊震早就想過這一點,這個時代可沒有海拔測量技術,所以這樣修路到時候肯定無法平整對接的。
但比起來一條路要修好幾年,中間指不定要出什麼幺蛾子,修路大計變成爛尾工程要好的多。
於是道:“這難度確實大,儘量把握好高度,稍微有點落差,就修成緩坡,水渠分段阻隔,貨物搬一小段就好了,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比起現在的運力,也是要好很多倍的。”
林尚霄不死心,接連問了不少關於修路的知識,楊震對答如流,回答得非常專業,甚至對一些細節的處理更加先進,簡直聞所未聞。
林尚霄更自閉了,他發覺楊震對建築知識的掌握甚至超過自己,他連鬥拱這種高深的結構都能詳細解釋,其中的尺寸比例說得更精確。
兩人就此談了大半個早上,林尚霄走的時候是魂不守舍的,大概是感覺以後有楊震在工部,恐怕會把其他官員的光芒都壓下去,自己再想出頭就難了。
早知道是這個樣子,就不應該主動站出來,把他拉進工部,現在好了,拉來的是一個勁敵,不僅難以掌控,還可能反客為主,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震望著林尚霄的背影,也是若有所思,談話的期間,他也時不時不留痕跡的試探一下,可林尚霄回答得滴水不漏,完全摸不準他的意圖。
此外,還有一個疑惑,按理來說,一個人有了偏好,能在擅長的領域遇到一個聊得來的人,應該會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來,會越聊越興奮。
可沒想到都說了一些這個時代所沒有的技術和學說,林尚霄這麼一個對建築頗有專業水平的人,竟沒有產生什麼特彆的反應。
那麼隻有一種可能,他的心思和注意力用在彆的地方了。
隨後,楊震有些頭疼了,他覺得修路這事除了自己,其他人恐怕掌握不了這樣的大局。
如之前對秦嶽說的那樣,要是朝廷出錢修路,工部的不少官員都能去擔任總指揮,做不好就換人,頂多被革職。
但是錢是從世家哪裡搞來的,就沒那麼簡單了,世家會盯著那些貪官,要是貪官沒油水,肯定不會儘心儘力,就有可能工程搞一半,然後爛尾。
而楊震意識到自己也不能大包大攬,一個人力排眾議,擺出一副一定要這事做成的樣子。
然後擔任指揮,全權負責這個事。
這樣反而會壞事,他一個人把功勞占儘,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說不定就有人不為彆的,就是不想如了他的意,故意搞破壞。
這個工程本就很難,這樣一來,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c位還是要內閣來,他得一個提議者的名聲已經足夠,還想要更多的話,說不定皇上也不答應。
可沒他出力,這個大工程爛尾的概率極大,因為這個大工程耗資巨大,讓工部的官員擔任總指揮,恐怕就預算這一關都做不好。
喜歡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請大家收藏:()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