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之後,姬長安遵著大晉皇帝的旨意。
領著儒家三傑前往皇宮,徑直朝著禦書房走去。
這段時日,得益於姬長安將治理蝗蟲獻策的功勞歸到他們名下。
再加上三人本就是一等一的大儒,既有真才實學,又立下大功,在京城已然聲名鵲起。
踏入禦書房,姬長安依照慣例行禮,恭敬說道:“兒臣見過父皇。”
隨後側身,介紹道:“父皇,這便是當初在江州麵對蝗災時,為兒臣獻上良策的張良,以及他的兩位師兄伏念、顏路。”
儒家三傑見著了大晉皇帝,也恭敬行禮,一切都井井有條。
畢竟對於大多數的儒家來說,想要執行自己的理論,說服皇帝是最快最好的辦法。
“快快請起,海公公,賜座。”
大晉皇帝臉上帶著和煦笑容,這些以後就是老六的底,說道,“諸位助力解決江州蝗災,實乃大功一件,朕定當重重賞賜。”
說罷,他目光轉向姬長安,笑著調侃:
“瞧瞧,咱們的秦王殿下如今可是聲名遠揚呐,各方大才紛紛來投。
先是趙高,接著是諸葛正我,如今又有這三位賢才。”
“額.....”姬長安麵對大晉皇帝的陰陽怪氣有些無語,這老頭子是在乾什麼?這老頭子莫不是眼饞或是心裡泛酸了?
麵上卻不動聲色,思索片刻後說道“父皇,兒臣能得這些賢才投奔,主要還是仰仗父皇與先皇的恩澤。”
“哦,此話如此說來?”大晉皇帝被姬長安的話語吊住了胃口。
姬長安娓娓道來:“據兒臣了解,他們皆是天周遺民。
昔日天周與仙門一戰,天周皇室慘遭覆滅,僅留下我們這些分封在各地的皇室血脈。
可大家互不服氣,各自建國。
而仙門與皇朝一同覆滅後,那些武林門派不過是得了些許仙門遺澤。
如今大世將至,當下這短暫的平衡怕是難以維係,未來不是重現皇朝盛景,便是進入宗門統治時代。
這些天周遺民一心想要複興天周皇朝,自然便找上了我們這些天周皇室血脈。
而在七國之中,大晉無論是國力、民心、軍力,還是對待武林的態度,都最為強大和清明。
所以他們選擇了大晉,期望借助大晉之力,重現天周輝煌。
至於為何都投奔兒臣,也是兒臣運氣好,率先結識了趙高,趙高又向其他遺民勢力舉薦了兒臣。
故若是沒有父皇、沒有先皇的建設大晉,兒臣也得不到如此機遇。”
這一番說辭,是姬長安思索後的結果。
畢竟這麼多強者突然出現,難保大晉皇帝不會心生疑慮,懷疑是境外勢力作祟或是有其他陰謀。
雖說境外勢力讓陸地神仙這般強者來臥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為避免皇帝胡思亂想,姬長安決定主動給出一個合理說法,不管有沒有漏洞,相信聰明人自己會腦補的。
“原來如此!”大晉皇帝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果然,也隻有曾經的天周,才能彙聚如此多的強者,甚至能讓陸地神仙屈尊當管家。”
海公公聽著這話,有些無語,皇帝陛下是不是還在點自己?是想要自己突破陸地神仙嗎?
陸地神仙的管家真的那麼重要嗎?
大晉皇帝仍存些許疑惑,但趙高突破陸地神仙後,既無異常舉動,也未做出危害大晉的事。
況且姬長安身為皇室血脈,靈魂有異,根本不可能被他人控製。
加之姬長安時常與自己單獨會麵,也不會被人威脅不敢說話。
排除這些因素後,那麼老六得到了什麼機遇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姬長安見大晉皇帝陷入沉思,決定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