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看到韓信走了過來,舉起了草擬的檄文,“先生請看”。
“蓋聞天命有常,惟德是輔。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昔胡元乘宋室衰微,竊據中原,踐華亂夷。曆數胡元暴行,其罪有十,天人共憤,今昭告天下,以正乾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曰毀綱常:廢孔孟之教,焚詩書典籍,欲使我漢人忘禮儀、失廉恥,以犬豕之道馭民。
二曰屠生民:川蜀寶地,兩湖之左,血流成河,骸骨盈野,華夏兒女十不存一。
三曰分四等:以蒙古為貴,色目次之,漢南為賤,視我同胞如螻蟻,科舉不興,仕路閉塞。
四曰重賦稅:括民財以充汗庭,奪民田以賞貴胄,民有蓄十錢者,儘死。
五曰亂倫常:父死則妻其後母,兄亡則收其嫂,綱常崩壞,比之禽獸不如。
六曰毀城池:襄陽困守六年,彈儘糧絕,元寇入城,儘屠老弱,號哭之聲,三日不絕。
七曰虐工匠:擄百工為‘匠戶’,世世為奴,鐵蹄所至,工坊儘毀,華夏百藝幾近失傳。
八曰絕文脈:設‘文字獄’,禁私學,凡言‘華夷之辨’者,剝皮實草,天下書生不敢言史。
九曰踐社稷:逼降先帝於臨安,辱後妃於朝堂,宗廟毀棄,陵寢荒蕪,神人共怒。
十曰逆天意:苛政猛於虎,旱澇不收,餓殍遍野,而元酋猶宴飲作樂,視民如草芥。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今幼帝龍潛占城,天命所歸,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有星辰為兆,江海為證。吾大宋軍民,懷嶽飛之忠、稼軒之節,持神臂之弓、火雷之器,誓複中原,再造乾坤。
慮民人未知,反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汙膻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誌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凡我國人,皆應揭竿而起,斬胡虜之頭,懸於國門;凡我義士,皆當聚糧屯兵,迎王師於道左。昔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我泱泱華夏,豈懼胡元?
檄文所至,如雷霆之怒,江海之決。望各郡豪傑,速舉義旗,共襄盛舉,待克複大都之日,共享太平之治!
幼帝趙昺詔曰!”
韓信接過檄文,劍眉微挑:“好個‘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可再添‘占城有王氣,幼帝乃真龍’,借天象以聚民心。”
文天祥撫掌大笑,狼毫飽蘸朱砂,在檄文末尾畫下鬥大的“宋”字:“先生此計,暗合‘天命所歸’之道。當年嶽武穆直搗黃龍,靠的是‘連結河朔’;今日我等跨海而興,憑的是民心向背。。。”
夜風漸急,篝火中突然爆響,一塊裹著海鹽的木柴炸裂,火星濺在新兵衣襟上,燙出焦黑的小點。少年渾然不覺,望著海平麵上若隱若現的星辰,輕聲哼起“老熊”教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
韓信望著少年顫動的睫毛,忽然想起井陘之戰時,自己望著二十萬趙軍,也是這般少年眼神。他對少年說道:“待占城安定,教你‘背水列陣’之法。”
少年聞言當即跪地叩首:“謝先生!”
此時,陸秀夫扶著幼帝走來,孩子懷中抱著一隻受傷的海鷗,羽翅上染著乾涸的血跡。
“陸愛卿”,趙昺仰頭望著礁石上的韓信,“那位先生的劍,比張愛卿的亮。”
陸秀夫望著韓信與少年新兵交握的手,想起臨安城破時,幼帝在血泊中撿起的半塊龍紋玉佩。“陛下,”他輕聲道,“那是兵仙之劍,待您長大後,也會有屬於自己的劍。”
篝火漸弱,潮水開始退去,露出沙灘上密密麻麻的腳印,如同大地的傷痕。
韓信站在礁石上,望著十萬軍民相互依偎的剪影,忽然想起漂母舍飯時的目光。他摸出懷中皺巴巴的《史記》,書頁間夾著崖山之戰時拾起的半片瓷片,上麵隱約可見“山河”二字。
“傳令下去,”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生機,“三更造飯,五更開拔。占城之路,雖九死,吾等必往。”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