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老麵孔,新學年。
安好今年開始教高二的課程了。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安好現在已經是一位半生不熟的曆史老師了。
為啥這麼說捏?
因為她才教第二年,還不夠熟練,目前還算是個新人老師。
但是這都沒啥,老教師也是從新人老師熬過來的,所謂資曆就是看年頭,隻要時間夠長,再生也能給你熬熟了。
這一學期,安好教得更順手了,隻是學生們要麵臨選科了。
這會兒的文理科還沒有那麼偏,選文選理的人數差得也沒有那麼大,但是選理的學生明顯還是要比選文的多。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家都普遍認為,學理要比學文強。
這很現實,實業救國也好,科技強國也罷,都不是一句空話,而要做到這些,理科生絕對是主力。
其他科的老師今年也可以大膽放手去試驗安好上學期教的方法了,他們還根據各科的特點做了不同的調整,因材施教嘛,這下效果更好了。
照做的學生都說學習省勁了,老師都說成績提高了,總之,用過的都說好。
“還得是年輕人的腦子好使啊,你說咱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呢!”
孔老師在課餘時間和同事們聊起來,滿心滿眼都是誇讚。
“所以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老嘍,該讓位置給這些年輕人啦,要不然社會怎麼會進步,怎麼能發展?”
“是啊,以後就看他們這些年輕人啦……”
幾位頭發都白了的老教師欣慰地說著話,一副後繼有人的樣子。
當然了,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有掌握得好的就有掌握得不好的,所以學生們的成績也不是全都提高了。
畢竟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有強有弱,有快有慢,不可能做到完全統一,對於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有一小部分人提高也行啊。
領導人不是說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嗎,先富帶動後富,到學校這裡,就得允許一部分人先進步,然後再帶著其他人共同進步。
平時的空閒時間,安好找到各科老師,表達了一下想借他們整理出來的學習大綱抄一份的請求。
她家裡還有個上高中的小姑子林苗苗呢。
自從安好說了學習有問題就找她後,林苗苗還真給她寫了兩封信,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告訴了她,向她求助,還說了一些自己的校園生活。
林苗苗在初中學得不錯,上了高中以後才發現初中和高中的學習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她學習起來吃力了。
安好作為嫂子,自然是要幫忙的,基本上她能解決的都自己解決了,自己搞不定的就去請教彆的老師。
隔行如隔山,她也不敢托大,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她也是借了老師身份的光,才能近水樓台先得月。
對於安好的請求,大家都很大方,畢竟誰家還沒有幾個孩子呢,誰都有用著誰的時候,再說這個好方法還是人家教的。
安好抄了一份,給林苗苗寄了過去,不知道會不會對她有所幫助,反正能幫的她都幫了。
時間繼續往前走,期中期末考試先後進行,安好看著學生們的成績單,分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覺得這一學期的辛苦都有了回報。
那些熬夜寫下的教案,那些用心備下的課程,還有那些精心尋找到的輔導資料,都是值得的。
老校長也高興,沒有什麼事是比學生們的學習好了更讓人高興的了。
老師用心教,學生用心學,兩好合一好,以後才會有更多的學生有幾率考上大學,學校才能越來越好。
老校長一高興,中秋節的福利都比往年多了一包紙。
安好假期回了家,趕上最後一波西瓜,又給自己做了一大盆醬豆,準備帶回去分給齊老師和孔老師他們一瓶,還有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