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鋼管就是好用。
最難解決的槍管問題真實解決起來後,發現其中最難的部分,也就是槍管的材料問題已經被電弧煉鋼法解決了。
林恩甚至還按照比較原始的方法整出了膛線,還有米尼彈。
這兩東西真不難,比如說膛線一直有人說難度很大,實際上無縫鋼管才是最難的,你能使用鑽孔造出無縫槍管,就能造出膛線,如果你要造手槍的話,你甚至可以使用一根扭曲的高硬度鋼條,然後放在槍管裡,使用錘子從上到下往下錘。
可以參考白沙瓦的手工膛線,隻不過這些膛線很容易就磨掉。
最後經過實驗,林恩發現有一些謠言就是騙人的。
首先滑膛槍的精度在一百米之內壓根就不差。
第二,使用米涅彈之後,子彈的出膛速度變慢了,如果是異世界超人來了,他們上來給自己加個魔法buff,米尼彈在遠處就打不中人了。
同時自己記憶裡好像也有看過一些視頻是那麼說的。
鷹醬的.69春田步槍發射米涅彈的時候隻有秒速300米的速度。
如果使用普通的子彈,則有秒速500米的速度。
原因就是彈丸的重量更大,飛行速度更慢。
還有一個案例則是在二鴉戰爭中,拿著米捏線膛槍的帶英士兵對著闖入射程範圍的青軍騎兵開火,結果一個人都沒打死,為此沃爾斯利中校評價道:“就算是拿著老式‘赫貝絲’火槍的牢兵也不會隻造成那麼低的殺傷。”
同時米尼彈的製作成本和時間更長。
普通的圓形彈丸成本特彆低,甚至一個塔,讓融化的鉛滴落下去就完事了。
加上滑膛槍也沒規定隻能裝一發子彈啊?
多塞幾個就變成了散彈。
同時,刻上膛線之後,成本增加了,步驟增加了,圓形的鉛彈還不能貼合槍管了,造成氣密性的不好。
麵對這個時代的集群衝鋒,滑膛槍和米尼線膛槍的精準度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彆,隻有在散兵的時候才有區彆。
這些是缺點。
優點就是線膛槍打的真的準。
但是,當林恩跑去工廠,還有農業合作社裡抓了幾個人來當大頭兵後,林恩就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首先就是太遠了,瞄準了也打不中,同時需要抬高槍口,難估算。
然後林恩又從軍營裡把真正的士兵拿過來,得到的答案也是一樣的。
交戰距離太遠,已經成為了一個小點。
雖然射的準,但沒有多大用處,理論射速還是一分鐘3發的射速,因為跟滑膛槍沒什麼區彆。
同時,由於隻裝了一個彈丸,火力密度還小了。
然後林恩又按住記憶裡的知識進行實戰測試。
總結得出了一個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的道理。
有的時候,越落後,越先進。
這就跟38坦是神是一個道理。
首先,滑膛槍的精度是很高的,一點都不差,如果使用3發散彈加一發大號的彈丸形式,也就是鷹醬南北戰爭時期的鹿彈,命中率是很高的,雖然依舊不如線膛槍。
可是,線列開火後的濃煙嚴重乾擾隊列中每個人的瞄準以及射擊,在瞄不準的前提下線膛槍肯定是不如滑膛霰彈槍的。
還要擔心被隊友打到以及打到隊友等等問題。
散兵射擊的時候反而沒有這些問題,精度也高,訓練好之後,在百米之內使用散彈精度是很高的。
米捏彈隻解決了精度問題,沒有解決射速問題,線列是必須的,不然對麵衝過來就gg了。
也就是說,散兵線能玩,但是還得配合線列來使用。
線膛槍就跟40年坦一樣,數據是比38坦好,可是沒用啊,數據溢出,林恩的對手是周圍的西幻魔法師,騎士老爺,還有魔幻生物們。
大家都在玩集群衝鋒呢。
線列步兵時代,麵對的對手比如說騎兵,你依舊要結陣才行。
奧古斯特帝國先進一點,有陣型,要是那些在人類眼中的原始人來了,比如現在的獸人,完全就是數值美,實際上打起來就是一群人往前衝。
滑膛槍麵對線列步兵的時候,命中概率是跟線膛槍差不多的,大不了就是你瞄準一個人,結果你的子彈打中它後麵的人而已,或者左邊右邊的人,要不就是你瞄準胸口,結果打中其他地方。
林恩在對自己腦子裡的記憶進行搜尋,發現即使是在近代,線列步兵依舊存在,也就是到了後裝步槍時代。
比如說普魯士軍隊的後裝槍時代,是采用連這樣的小編製進行戰鬥的。
真正淘汰線列的,不是線膛槍,是發射藥,底火,彈丸一體後,新出現的後裝槍帶來了射速的提升,線膛當然也重要,但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有連發霰彈槍,線列一樣得完完。
線列主要是為了近戰的時候能打贏對麵,比如說法國大革命時期就已經有散兵線了,但拿破侖依舊使用線列作戰。
線列不是因為精準度的原因,而是要對抗敵方騎兵。
如果麵對的敵人是冷兵器敵人,那就更加需要線列了。
然後林恩就拋棄了更加先進的線膛槍,轉而去生產落後但又先進的滑膛槍。
林恩是穿越者,知道後世的發展,沒有拒絕發展線膛槍,而是讓彆人去研究怎麼造出優秀的線膛槍,高精度,膛線損耗低的槍管。
保留一條線膛槍管的生產線,以及一條米尼彈的手工鑄造生產線,給那些散兵使用。
為了效率,依舊要以生產燧發滑膛槍為主。
先武裝起一個排,大概100人左右,然後在看看要不要做出什麼符合這個時代的改進。
喜歡領主:反派破滅後開始當戰犯請大家收藏:()領主:反派破滅後開始當戰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