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電影整體雖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大場麵的戰爭戲份,但這終歸不是片子主要講的,講的更多的還是前線生活的艱苦。
鏡頭來回在副連長的回憶和現實的戰場生活之中來回切換。
電影展示出了戰士們在貓耳洞的艱苦生活,因為缺水,卻用舌頭舔石頭上的水漬,渾身是汗,嘴唇乾裂。
就這麼一直堅守在前線的貓耳洞之中。
而這樣的貓耳洞生活隻是前方無數個貓耳洞之中的一個。
單調的生活,長期的壓抑以及營養不良,讓所有人都患上了疲勞綜合症。
在戰場上,哪怕是一點小事,都可以讓大家緊繃的神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副連長讓小顧唱起了秦腔,就這樣,外麵炮火連天,貓耳洞內則是小顧聲嘶力竭的秦腔。
戰士們被貓耳洞的生活折磨的很難受,他們不怕槍林彈雨,不怕犧牲。
怕的是漫長的對峙,有時候甚至就連互相抹痱子粉這種小事都能讓大家新鮮很久。
隨著劇情的推進,送水的軍工小劉過封鎖線時犧牲了,所有的戰士看著罐頭盒裡的水,都喝不下去。
此時副連長馬上喊道,“怎麼不喝?怎麼不喝?喝!喝!”說完後就帶頭喝水。
因為他很清楚,這水是真的很難喝得下去,可是為了保證戰鬥力就隻能強迫自己喝下去。
副連長看著眼前痛心的一幕火冒三丈,開始給營部和師部打電話,儘管他被氣的渾身顫抖,但最後還是掛斷了電話。
因為戰場和前線每一天都有人犧牲,他不知道該和師長說些什麼。
很快,他們就得到了換防的消息,可是這條路來的時候都很不容易,回去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容易?
小顧在撤離的時候不小心觸雷,腿被炸斷了。
一行人就在齊膝深的泥漿之中背著受傷的小顧,就和一群用紅泥雕成的的雕像一樣。
大家不斷的跌倒,不斷地爬起,終於成功撤離了這裡,但小顧還是沒能搶救過來。
影片的結尾就是副連長帶著那個戰友遺孀來到了烈士陵園,他們在整個烈士陵園一排排地尋找著.......
整個影片的正式內容部分至此結束。
但是在影片結尾部分,還加上了幾名參加過這場戰爭老兵的采訪和回憶記錄,有些和前世hbo的美劇兄弟連差不多。
至此,整個影片才算結束。
在整個影片之中,並沒有把戰爭拍成滿足熒幕前觀眾感官的工具,也沒有花錢請什麼大牌明星和流量明星,也沒有塑造十全十美的英雄形象。
有的隻是一些平凡的戰士,他們麵對戰爭也會恐懼,也會焦躁,也會疲憊。但正是他們用自己平凡而年輕的生命和鮮血鑄造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這才有了國家後方的萬家燈火通明。
整個電影看完後,很多觀眾都落淚。
電影本身並不是那種看起來氣勢磅礴的大場麵戰爭片,反而還看起來很平凡,很質樸。
但是劇組就是通過這一幀幀的鏡頭將所有的東西都這麼展示在大家麵前,這裡沒有那麼多的血肉橫飛的場麵。
也沒有熱血激昂的講話和動員,有的隻是一群平凡的戰士在前線最普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