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元年謝淵殿試策論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永熙元年謝淵殿試策論

永熙元年謝淵殿試策論(1 / 1)

永熙元年謝淵殿試策論

題目:論治道根本在厚民生澄吏治

臣謝淵,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恭跪奏於陛下:

破題

臣聞天地之間,以立心為要,為生民而立命;帝王之宏業,莫不以養民為先務。《尚書》雲:“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孟子》亦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此乃千古不易之至理,載於典謨,昭如日月星辰,熠熠生輝,為萬世所仰。蓋民者,國之根基,根基穩固,則邦國安寧;君民同樂,則上下一心,國運昌隆。此理之明,猶如天經地義,不可須臾或忘。

承題

夫民者,國之元氣所係也;吏者,國之綱紀所托也。元氣充沛,則百體康泰,生機盎然;綱紀端正,則天地清寧,秩序井然。是以善治國者,深知厚民生以固元氣,澄吏治以正綱紀之要義。二者相輔相成,如日月交相輝映,更迭生輝;如寒暑相互推移,循環有序,缺一不可,不可須臾或離。民生厚,則國家根基堅實,如大樹之根深蒂固;吏治澄,則政令暢通無阻,如江河之順流而下。

起講

昔神武皇帝蕭武,提三尺寶劍,定鼎九州,乾坤再造。彼時,首頒《皇吳祖訓》,以“重民抑兼並,嚴吏明賞罰”為治國之宏略,奠定邦國之基。元興帝蕭玨,遷都建業,宏圖大展,親修《大吳會典》,官製日臻完備,民生日益康泰。今陛下承嗣大統,正值泰昌政通之餘,永熙維新之始,本應四海升平,萬民樂業。然邇來有司玩忽懈怠,政務荒廢,兼並之風日盛,民不聊生。臣雖年幼,髫齡未脫,然心懷赤誠,不敢不竭誠以告,冀能為陛下分憂,為社稷謀福。

入題

嘗覽史冊,漢之文景、唐之貞觀,皆為盛世典範,無不以養民為首要之務,以飭吏為治國之綱。漢文帝罷田租達十三年之久,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其時官吏多廉潔奉公,清正平和;唐太宗廣納魏征之諫,從善如流,官吏無苛酷暴虐之行,政通人和。此皆先民所立之矩矱,足以為今之龜鑒,啟迪後世。我大吳幅員遼闊,奄有四海,東至琉球之濱,西抵吐蕃之境,北達遼東之域,南包占城之地,疆域廣袤,雄踞東方。然而,九州之內,猶有凍餒之民,困苦不堪;六卿之中,仍存貪墨之吏,為害一方。此誠為國家之隱憂,不可不深加憂慮,思所以救之之策。

起股

其一:民生者,國家之命脈也

今四海之民,或困於繁重之賦役,不堪其負;或苦於豪強之兼並,無以為生。邊地屯田,本為戍邊安民之策,然多為將校侵吞,淪為私產;畿內良田,本應滋養百姓,卻儘入勳貴之府,民失其業。據《戶部黃冊》所載,近歲天下隱田逾百萬頃,數目驚人。大量土地隱匿不報,致使流民載道,餓殍遍野,百姓啼饑號寒,苦不堪言。昔包拯知開封府,剛正不阿,鐵麵無私,民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頌,正以其能深切體恤民瘼,抑製豪強,為民請命。臣以為,當遣禦史巡行天下,周覽四方,清丈田畝,追奪隱占,使耕者有其業,饑者有其食,此乃厚生之大本,國家之根基所在。若民生不厚,則國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難以長久。

其二:吏治者,民生之綱紀也

今之官吏,上則阿諛奉承,攀附權門,以求晉升;下則魚肉百姓,橫征暴斂,以飽私囊。宗人府案牘,多有篡改塗抹之跡,以掩其私;戶部金帛,每見虧空短缺之象,中飽私囊。甚至“火漆印下藏奸計,勘合符中隱墨痕”,種種弊端,層出不窮,此皆吏道衰微之明證。昔於謙巡撫河南,輕車簡從,深入民間,問民疾苦,官吏不敢欺瞞,政績斐然。今欲澄吏治,當仿其法,嚴考成之製,明定賞罰,行連坐之法,使官吏知廉恥、畏刑憲,不敢肆意妄為。如此,則吏治清明,民生有望,此乃澄肅之良策,國家之保障。若吏治不清,則民生如處水火,國家亦將動蕩不安。

中股

其一:且夫民生吏治,相倚而存者也

吏不清則民不寧,民不寧則國不穩。譬之駕車,吏猶輿夫,掌控方向;民猶負載,為車之重。輿夫若貪墨腐敗,中飽私囊,則路徑崎嶇,險象環生;負載若過重不堪,超出承受,則車覆傾翻,後果不堪設想。近聞有司征收“火漆稅”,名為防偽,實則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百姓每輸一石糧,半石耗於苛稅,苦不堪言。此非“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乎?隻見小利,而不顧民生之重。臣聞太祖時,禦史巡按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之權,威權並重,正宜複此舊製,使禦史得專糾劾之權,以儆官邪,肅正綱紀。如此,則官吏不敢肆意妄為,民生可得安寧,國家方能穩定。

其二:又夫天下之患,莫大於貧富不均

宗室貴胄,田連阡陌,膏腴萬頃,猶不知足,貪婪無度;黎民百姓,無立錐之地,身無長物,轉死溝壑,淒慘可憐。昔董仲舒言“限民名田”,師丹奏“宜略為限”,此皆防兼並、安民生之良策。今魏王蕭烈占中原膏腴之地,廣袤無垠;襄王蕭漓據吳越沃壤之區,富甲一方。圈地則耕夫失業,流離失所;榷利則商賈無資,生計艱難。此等情形,若不加以遏製,恐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之局,社會矛盾激化,非國家之福也。貧富不均,猶如大廈之將傾,不可不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股

其一:欲除此弊,當自朝廷始

陛下宜效古之明君,虛懷若穀,從諫如流,廣開言路,納諫如流。昔謝晉修《大吳一統誌》,彙聚天下英才,博采眾長,終成萬世巨典,澤被後世。今陛下當仿其製,設弘文館,延攬天下賢士,雲集於此,共商治道,謀國家之發展,圖百姓之福祉。又聞內庫屢請增賦,此誠不可取也。夫財生於民,民困則財竭,猶如源竭則流枯。漢文帝“弛山澤之禁”,與民共享自然資源之利;漢景帝“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皆以養民為務,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家繁榮昌盛。願陛下鑒之,以民為本,切勿竭澤而漁。

其二:澄肅官箴,必嚴考選之法

今之選官,多憑科舉,然“八股取士,形同具文”,弊病叢生。或有通經而不懂治術,紙上談兵;工文而不諳民情,不切實際。臣以為,當參用察舉之製,兼收並蓄,重德行、考實績,以德為先,以能為用。使保薦者與被薦者同其休戚,榮辱與共。如此,則“舉賢不避親,罰惡不避貴”,賢能之士得以任用,吏治自能清明,國家得以振興。考選之法,關乎國家興衰,不可不慎。

束股

臣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陛下若能:厚民生以固國本,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老有所依,幼有所長,病有所醫,此乃仁政之體現;澄吏治以正綱紀,令“貪墨之吏望風解印”,官吏廉潔奉公,不敢越雷池一步,此乃法治之彰顯。

大結

臣年方十六,雖未諳世事,涉世未深,然讀書觀史,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理。民為水,君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心向背,關乎國家存亡。今陛下富於春秋,天縱英明,風華正茂,正宜乘時更化,順應時代潮流,推行改革,以成郅治,實現國家之繁榮昌盛。伏願陛下:效堯舜之仁,心懷天下,罷無益之役,省無名之費,減輕百姓負擔,使百姓安居樂業;法包於之剛,鐵麵無私,劾不法之臣,護黎庶之安,整肅吏治,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如此,則我大吳必能上合天心,下順民意,垂拱而治,萬世無疆,福澤綿延。臣不勝惓惓之至,謹以對策上聞,恭呈陛下禦覽。

臣謝淵,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奏。

永熙元年春三月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原創內容 重回七零,凝脂美人惹上高冷硬漢 朕之第一子[綜曆史] 是忍界摯友就來親嘴 生活得繼續 貓主沉浮 綁定五個道侶後,惡女深陷修羅場 無限升階:這屆人族不對勁! 一不小心補魔了全本丸怎麼辦 霸總行為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