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7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7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刑部驗傷》載:"諸司官員若涉筆跡偽作,許令當麵書押,觀其腕力向背、墨痕濃淡,輔以醫案藥籍,真偽立辨。"永熙三年秋,謝淵攜風濕之證以臨朝堂,千錘百煉終成霜刃;涉案官員試書於丹墀,烈火焚身難掩貪痕。當於謙的《石灰吟》唱響法堂,且看這一場霜刃淬煉如何讓左手顫筆成為定罪鐵證,使貪腐群醜現形於天威之下,在墨痕與血印間,鍛就斬儘奸佞的律法之刃。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永熙三年十月初九,巳時初刻。金鑾殿的青銅香爐飄著龍腦香,謝淵的身影映在"明鏡高懸"匾額上,手中玉盤盛著追風膏與狼毫筆,在晨光中泛著冷光。他轉身麵向階下李邦彥黨羽,袖口寒梅紋暗合泰昌帝遺澤:"諸位大人既稱李邦彥左手改賬乃誣陷,不妨依《刑部驗傷法》,當眾一試。"

大理寺卿呈上空白牒紙,謝淵取過狼毫,以風濕藥塗左腕,運力寫下"十"字,末筆果然歪斜顫抖:"元興十五年冬,李邦彥左腕受創後,每逢初七必敷此藥。"他指向牒紙,"藥力侵筋,故筆鋒偏側,墨色浮於紙麵——與新賬冊改筆處如出一轍。"

刑部尚書蕭睦之接過狼毫,目光掃過涉案的太府寺右丞王崇年:"王大人,勞煩一試。"王崇年的手在袖中緊握成拳,勉強提筆,寫出的"十"字末筆抖如篩糠,與賬冊篡改處的筆鋒完全一致。殿內嘩然,謝淵趁機展開《太醫院進藥簿》:"自元興十七年起,諸位每月初七領用追風膏的記錄,恰與賬冊改筆日、弩箭鑄造日重合。"

"好個左手寫賬!"永熙帝的冕旒在龍案前晃動,"表麵是體恤匠人折耗,實則是私軍點卯;口稱風濕發作,實則是暗通藩王!"他指向王崇年,"你右手蓋的銀魚印,可是襄王彆苑的密令?"

謝淵趁熱打鐵,捧出《搖光營花名冊》:"玄夜衛昨夜查封太府寺,在王崇年密室搜得此物。"花名冊每一頁都注著"左手改賬日",名字旁的北鬥紋標記與弩箭編號一一對應,"每個名字背後,都是匠人骨血鑄的弩箭!"

王崇年忽然發出怪笑:"謝淵,你以為有了筆跡就能定讞?襄王的弩箭......就藏在蕭氏官窯地道!"謝淵截住話頭,呈上地道弩箭拓片,"每支箭杆的"丙巳xx"編號,正是匠人入窯順序。他們左手改的不是賬,是三百二十條人命的生死簿!"

殿外忽有秋風穿堂,將匠人陳大柱等人的磚刀撞擊聲送入殿內。謝淵望向階下,發現所有涉案官員的左手虎口處,都有與李邦彥相同的燙傷疤痕——那是當年封窯時濺上的匠人血。

片尾:

未時初刻,玄夜衛的靴聲震動丹墀,首領捧來太府寺封存的《兵器轉運單》:"啟稟陛下,轉運單尾綴"七"字,與賬冊分贓、鹽引數目完全吻合!"永熙帝拍案而起,冕旒撞擊玉磬的清響驚飛梁上棲鳥。

"按《吳律?謀逆篇》,"永熙帝的手指劃過花名冊上的北鬥紋,"左手書賬通敵,右手接令鑄兵,雙腳踐踏民命——此等惡賊,罪當夷三族!"他望向謝淵,"謝卿可還有證?"

"有!"謝淵展開泰昌帝密旨殘頁,"二十年前,先帝便在磚模刻下警示,匠人陳六的斷指、陳大柱的血書,皆為證物。"他指向王崇年,"你袖口的磚窯紅土,與地道弩箭嵌著的土質一致,還想抵賴?"

王崇年麵如死灰,忽然癱倒在地,袖中掉出半片竹簡,正是襄王密約的殘頁。謝淵撿起竹簡,見"清君側"三字旁畫著完整的北鬥陣,陣眼處標著丙巳位磚窯——那是二十年前便埋下的謀逆鐵證。

申時初刻,謝淵步出朝堂,匠人陳大柱迎上來,手中磚模刻著新字:"霜刃成,冤魂安。"他摸著磚模上的寒梅紋,忽然想起父親在天牢的話:"律法之刃,需用匠人骨血淬煉。"此刻殿內傳來的鎖拿聲,恰如這把霜刃入鞘的清響。

酉時初刻,乾清宮內,永熙帝對著《搖光營花名冊》批注:"凡左手改賬者,其心可誅,其罪當斬。"他望向窗外,玄夜衛的馬隊正押送涉案官員經過午門,鎧甲反光與匠人磚模的"清天"二字交相輝映,恰似律法之光終於照亮了二十載沉冤。

戌時初刻,謝淵在刑部值房整理證據,發現花名冊中每個名字對應的改賬日,都與父親舊稿中的"七錢分贓例"吻合。他忽然明白,這場霜刃淬煉,磨的不是筆墨,是千萬匠人用生命刻在賬冊與磚模上的律法;燒的不是窯火,是貪腐者用民脂民膏築起的陰謀。當於謙的《石灰吟》在夜風中回響,他知道,這把曆經千錘萬鑿的霜刃,終將在第十集的朝陽中,斬儘所有藏在墨痕後的貪星。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有9999萬億,跟我比有錢? 從遮天魔獄玄胎經橫推諸天 大槐樹到新來生 暖風知南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成了女帝的養成遊戲 我改嫁植物人大佬後,渣夫跪地悔瘋了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