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128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第128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祀典》載:"凡立匠人義塚,必遵五製:一曰擇地,需背山麵水,離城十裡,取"地脈承魂"之意;二曰入殮,骸骨按《驗骨冊》編號排序,棺內置磚窯殘瓦為憑,瓦背刻匠人乳名;三曰立碑,碑額題"鐵骨流芳",碑陽書永熙帝禦筆,碑陰勒姓名、工種、死因,字口填磚窯紅土;四曰植木,塚旁植柏槐各三十株,樹根纏紅繩為記,禁伐百年;五曰致祭,春秋二祭由都察院禦史主祭,匠人遺孤得列席,違者奪俸半年。"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永熙四年六月十三,辰時初刻。三十六具桐木棺整齊排列,棺頭貼的"丙巳"編號黃簽在晨風中輕顫。謝淵的斷笏敲在新立的碑座上,發出清越回響——那是昨夜他用斷笏丈量碑基時,笏身裂痕與"丙巳零一陳六"頭骨凹痕相觸的餘音。

"丙巳零一陳六,斷指刻範,焚於秋獮。"謝淵親手將半片磚窯殘瓦放入棺木,瓦背"阿六"的乳名用朱砂新描,與七年前從磚窯廢墟拾得的斷指骨殖上的刻痕分毫不差。陳虎捧著父親的工牌跪地,牌麵"丙巳零一"的編號旁,不知何時多了道指甲刻的"安"字——那是匠人妻子在丈夫被強征前夜,用簪子刻的祈願。

蕭櫟的親王儀仗停在塚旁,侍從抬著的古柏苗根部纏著紅繩,繩結樣式正是七年前磚窯匠人傳遞密信的"雙環扣":"此柏植於丙巳位磚窯遺址,"他輕撫樹皮上的焦痕,"當年匠人被焚前,曾在樹乾刻下"魂歸吳土"。"謝淵點頭,見樹根滲出的汁液竟呈暗紅,與磚窯紅土的色澤彆無二致。

巳時初刻,謝淵執狼毫的手在碑陰停頓——"丙巳三十七王七,焚屍滅跡,骨熬膠漆"的字樣剛落,墨汁突然三次滲入石紋。他想起昨夜驗骨時,王七的肋骨壓痕竟與碑石的天然紋路重合,仿佛匠人骨殖早已在冥冥中選定了歸處。

"大人,斷笏......"陳虎指著謝淵腰間。斷笏不知何時滑落塚前,笏身裂痕正與碑座的凹痕嚴絲合縫,恰如七年前父親血諫時,斷笏跌在磚窯範模上的模樣。謝淵忽然明白,這方碑石原是匠人用斷指血混著磚窯土所製,斷笏的裂痕,正是打開歸魂之路的鑰匙。

午時初刻,永熙帝的車輦碾過黃土坡。帝王親手揭開碑額紅綢,"鐵骨流芳"四字的筆鋒裡,隱約可見"丙巳"編號的暗紋——那是用三百二十滴匠人血調和的鬆煙墨。當碑陰的朱砂字在陽光下顯形,鄴城百姓突然從四麵八方湧來,每人手中都捧著匠人遺物:

老婦人捧著燒裂的範模,模底"丙巳一十七"的編號被磨得發亮;

少年舉著斷齒的刻刀,刀柄纏著七年前父親寄回家的紅繩;

壯漢背著補過的草鞋,鞋跟處的"吳"字刺青與磚窯殘瓦的印記相同。

謝淵望著這些信物,忽然想起父親手劄裡的話:"匠人離世,唯留三物:刻刀為骨,範模為魂,草鞋為根。"此刻它們聚在義塚前,恰如三百二十個未竟的魂魄,終於等到了歸鄉的信號。

片尾:

申時初刻,永熙帝親奠玄酒,酒液滲入"丙巳一十七陳七"的碑縫,紅土遇酒泛起深褐,恍若匠人當年未乾的血跡。謝淵看見陳虎將父親的斷指骨殖埋入碑基,骨殖上的"烈"字火印在土中漸漸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刻的"吳"字徽記。

酉時三刻,暮色漫過義塚。謝淵獨坐碑前,見每株柏槐的紅繩都指向碑心,形成北鬥狀的魂歸圖。玄夜司呈上的《匠人恤典》正式朱批,首條"匠人遺孤免役十年"的字跡旁,永熙帝用小楷注:"朕之江山,乃匠人斷指所砌。"

戌時初刻,月光照亮碑陰的"丙巳零一陳六",字口的紅土突然反光,竟映出七年前磚窯裡的刻範身影。謝淵撫過斷笏裂痕,聽見遠處傳來《斷指謠》的調子,混著夜風,在柏槐間形成共振。他知道,這座義塚立的不僅是碑,更是立起了大吳的脊梁——當匠人遺孤們在碑前種下第一株柏苗,當永熙帝的禦筆與匠人血墨在碑石上相融,那些曾被焚燒的範模、被截斷的手指、被碾碎的骨殖,終將在律法的護佑下,化作守護山河的鐵骨忠魂。

亥時初刻,更夫的梆子聲裡,義塚的柏樹枝葉沙沙作響。謝淵望向碑額"鐵骨流芳",見每個字的筆畫間都嵌著極細的磚窯紅土,恰如匠人當年刻範時,滲入指甲縫的土粒。他忽然明白,所謂義塚,從來不是亡魂的棲息地,而是大吳律法的再生之地——當斷笏埋入塚前,當紅繩纏上柏根,匠人骨血便與王朝根基永遠相融,讓後世子孫知道:這萬裡江山,是斷指者刻就的豐碑;這太平盛世,是焚身者煨熱的黎明。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北京保衛戰逆轉,延大明百年國祚 三國開局嶽飛 四合院:少女淮茹為我生三胎 錯寵假千金,全京城權貴暴虐侯府 校花的龍魂戰神保鏢 他不是孤兒!他竟是京圈太子爺? 龍族:我的老爹是昂熱 小時候救的校花,長大後她倒追我 重生2015,我的快意人生 神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