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乾祿百福,子孫千億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293章 乾祿百福,子孫千億

第293章 乾祿百福,子孫千億(1 / 1)

卷首語

《吳史?儲位誌》鄭重載錄:德佑五年孟秋,德佑帝蕭桓鑒九王奪嫡之慘禍,頒詔廢公開建儲舊製,創秘密立儲新規。禦筆親書儲君密旨,盛以黃綾玉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此製承前朝血鑒,化明爭為暗競,雖使朝堂黨爭暫斂鋒芒,然諸王轉以幽微手段角力,新舊勢力於政海深處激鬥未休。今錄三省六部暨都察院合呈之疏,詳陳儲政變革之經緯,析前朝積弊,明新政利弊,唯願陛下覽之,固國本於萬世。

《詩經?大雅?假樂》有雲:"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臣等荷國厚恩,膺任樞要,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以公心陳言,恭呈儲政革新利弊疏,以固金甌,以安黎庶:

假樂君子,顯顯令。

宜民宜人,受祿於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乾祿百福,子孫千億。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以三省六部暨都察院之名,恭呈儲政革新利弊疏,以固國本、安社稷:

德佑元年孟夏,臣等恭詣內閣大庫,啟檀木櫃,展閱《聖祖實錄》及《九王奪嫡案宗》。成王蕭櫟圈禁重華宮之絕筆卷,首頁便見"金鑾鎖雙翅"五字,墨痕濃處浸著暗紅斑點,細辨竟是指血滲入紙背,在素白宣紙上烙下深褐印記,筆鋒過處力透紙背,字棱竟能劃破指尖——想見當年成王以筆為刃,將十年幽禁之憤懣,儘凝於這五字之中。

前朝行公開建儲之製,儲君之位一經明立,便如懸於朝堂中央的鎏金靶心,引得諸王如群狼環伺。觀諸"兩淮鹽引舞弊案",涉案鹽引高達一百三十萬引,折銀六百萬兩,牽連成王、趙王、魯王三府屬官九十四員。戶部尚書王大人秉持公心,堅持徹查,竟在半年內遭匿名彈劾十七次,彈劾奏章多以"動搖國本"為辭,實則暗受王府指使。此案自德佑三年春案發,至德佑六年冬方結,遷延千零二十日,其間刑部十三次駁回禦史台卷宗,皆以"儲位未定,事涉敏感"為由,致使鹽政紊亂三載,兩淮百姓苦不堪言。

成王舊邸今為宗人府檔案庫,臣等查案時見東廂窗欞仍嵌半截箭簇,鐵鏽斑駁處可見"趙"字刻痕——當年趙王黨羽夜襲成王邸之鐵證;西廊簷下黃鶯空巢尚在,殘羽中混著幾縷金絲,應是成王以袍服絲線所編;最觸目者,牆角青苔暗紋竟與《宗人府勘圖》所繪血案現場分毫不差,恍若曆史在此處留下永不愈合的傷疤。禦史台黃冊記載,德佑朝前十五年,彈劾奏章總計六千三百二十七道,其中四千一百零五道涉儲位之爭,致吏部考功司三年未行考課,全國四百餘州縣官缺無人補;工部營造冊堆積三尺,運河修防、災荒賑恤等項皆停滯,此皆公開建儲招致黨爭之鐵證。《禦史台誌》所記"儲位明立,則群狼環伺;黨爭一起,則法度崩弛",誠不欺我。

今上踐祚之初,目睹前朝因儲位之爭致民生凋敝、國庫空虛,決意革故鼎新。德佑元年七月乙未,陛下召集群臣於太極殿,殿中銅鶴香爐燃蘇合香,青煙繚繞中,陛下扶禦案而起,目若朗星,聲如滾雷:"昔朕過重華宮,見成王手書《黃鶯兒》於牆,墨痕未乾而血淚已透紙背。九王奪嫡,血濺丹墀,諸王黨羽互訐,致朝堂如屠場,百姓如螻蟻。儲君之爭,明則生隙,暗則存畏——朕今親書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待朕千秋萬歲後,由顧命大臣當眾啟封。諸王不知儲位所屬,方能各修德業,黨附之謀自消,國本自固。"

聖諭既出,滿朝震動。戶部尚書李大人免冠叩首,玉笏觸地有聲:"世宗朝儲位之爭,臣雖幼而聞其慘狀,陛下此舉,解國本之危,開萬年之治!"刑部侍郎趙大人淚濕官服:"昔年臣父因直諫儲位事下獄,今陛下雷霆手段,可謂告慰忠良!"是日退朝,太極殿簷角十三枚銅鈴齊振,聲傳端門之外,祥雲蔽日,萬民仰瞻,鹹知新政當興。

秘密立儲製之要,在"密定"與"公啟"相濟,合於《周易》"密雲不雨,自我西郊"之象。所謂"密定",即陛下乾綱獨斷,於諸王中詳察其德能:每歲孟春,命諸王分赴災區治水、治蝗、治漕,陛下親閱賑濟奏疏,細查災民複業率;季夏大閱,親校諸王所部軍備,觀其行陣是否嚴整,器械是否精良;秋讞之時,命諸王參與刑案會審,察其斷案是否公允,論罪是否得當。選中者,陛下親書密旨,用傳國玉璽印泥封口,不預泄一字,使諸王如臨深淵,不敢妄結朋黨。

所謂"公啟",則設三重保障:一置玉匣於匾後,鑰匙分授內閣首輔、領侍衛內大臣、都察院左都禦史,非三司共啟不得開;二命起居注官記錄封匣過程,副本藏於皇史宬;三詔顧命大臣屆時當眾拆封,鴻臚寺官員唱讀旨意,確保程序如日月昭昭。較之前朝,此製化"明爭"為"暗競":昔者太子黨開府治事,諸王黨廣納羽翼,互相攻訐無虛日;今則諸王皆懷"儲位未定"之心,秦王治水患則親駐決口百日,楚王理漕運則手繪五丈圖進呈,趙王牧馬政則遍訪塞北馬場,皆欲以實績博聖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詔命頒行半載,朝堂氣象初新:戶部議鹽政,必引"兩淮舊案"為戒,所定鹽引章程較前朝公平三成;刑部審案,遇涉宗室事不再遷延,"儲位不明則無偏私"成斷案鐵則;最著者,禦史台月均彈劾量從百二十道降至二十九道,且多論漕運淤塞、官倉黴變等實務,鮮見"某王結黨"之類空言。

然臣等密察,發現諸王轉以隱微手段謀儲:三皇子蕭槿每月望日宴九門提督於宣武門彆業,表麵論《快雪時晴帖》真偽,實則其府中長史與巡捕營千總密議兵符交接;五皇子蕭樞設"經筵講會"於文淵閣,廣邀翰林編修、給事中,名曰講《孟子》"民為貴",實則令門客暗中記錄官員言論,編纂《賢才錄》。對此,臣等已飭令東廠緹騎暗查王府長史往來,錦衣衛加強九門盤查,凡官員與王府私通超過三次者,即行約談備案。

去歲仲秋,陛下獨居懋勤殿,殿中燭影搖紅,案頭《皇子考功課簿》積至尺餘。秦王蕭桭治河,賑濟災民二十萬,親繪《黃河堤工圖》,注記每段堤壩用樁數量、民工口糧標準;趙王蕭梣理馬政,育成河西良駒三千匹,其中五百匹蹄鐵刻有"忠"字暗記;成王蕭櫟主宗人府,平反冤案十七起,每案皆附當事人血書鳴冤狀。陛下以朱筆圈點,細察其仁厚:觀其賑災,是否虛冒賑款,抑或實心任事;考其剛硬:觀其治軍,是否縱容部將,抑或紀律嚴明;量其沉穩:觀其應對災變,是否張皇失措,抑或調度有方;度其果斷:觀其斷案,是否優柔寡斷,抑或明察秋毫。經七晝夜披覽,終定儲君人選。

密旨以明黃綾緞為底,上繡五爪金龍,用玄月殿特製印泥封口——此印泥以朱砂、麝香、金箔調製,氣味獨特,難以仿製。匣藏匾後時,陛下親率內閣、宗人府、禦史台三司官員行告天禮,告祭於太廟,將儲君密旨與國之重器同列。諸王每過乾清宮,見匾額巍巍,莫不相顧失色,皆知聖心難測,唯有夙夜在公,方有寸進。

正陽門"得月樓"二樓,王府長史常借茶會傳遞消息:言"龍井新貴上市",實指某皇子得陛下召對;說"普洱陳倉有潮",暗喻某王府陰私將泄。酒肆茶坊中,商客論"江南絲綢價漲",實則探聽五皇子治下蘇州織造局動向;議"塞北馬市新開",乃是關注秦王所部騎兵裝備更新。更有甚者,禦膳房采購清單、太醫院用藥記錄,皆成揣度聖意之線索——如某皇子所進藥材連續三月列於"禦用藥單",必引官場震動。

臣等深知,秘密立儲催生全新政情生態,故令順天府逐日報送《市井輿情錄》,五城兵馬司嚴查"得月樓"等信息集散處,凡傳"儲位已定某王得寵"等不實言論者,杖責三十,枷號三日;同時曉諭百姓:"儲君之事,自有天意,妄議者,依《大吳律?妖言罪》論處。"然民間暗流難止,反催生"茶寮政治",百姓於飲茶間以茶碗擺成"正大光明"形,暗議儲政,此亦新政之副產品也。

此製上承聖祖遏製黨爭之遺誌,下啟後世儲政之範式,將儲君之爭納入皇權可控之軌道:既避免"太子黨"與"諸王黨"明火執仗之攻訐,又促使皇子在暗競中砥礪德行、精進政務。其"密定以絕黨爭,公啟以明國法"之法,實為封建王朝儲君製度之重大革新,功在防患於未然,利在固國本於無形。後世若能恪守此製,必能使儲位之爭止於德能之競,而息於刀兵之禍。

臣等才疏,然拳拳之心可鑒。伏望陛下納此忠言,永固秘密立儲之製,使我大吳江山,如"正大光明"匾般永照寰宇,如傳國玉璽般萬代永固!

德佑元年秋九月吉日

三省部院合呈

中書省臣李邦彥門下省臣陳敬宗

尚書省臣周伯溫吏部尚書臣吳子明

戶部尚書臣錢應星禮部尚書臣孫明遠

兵部尚書臣趙破虜刑部尚書臣鄭明德工部尚書臣張恪非

都察院左都禦史臣謝淵右都禦史臣許仲宣

頓首再拜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