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視察新兵營_明末少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少年 > 第113章 視察新兵營

第113章 視察新兵營(1 / 1)

在薑大奎和張富貴的陪同下,我觀看了新兵訓練的每一個場地,火神軍有自己的訓練操典,這些總旗,當初是怎麼被他的上級訓練的,現在他們就如何訓練新兵,所以做什麼事情開頭非常重要,開好了頭,下麵的人就會按照你的套路往下走,我們每經過一個場地,總旗們就吆喝的更大聲,新兵的腰板挺的更直,走到一個散打對練的場地,看到新兵都在捉對對打,也都用上土製的拳擊套,江大壯就心癢癢,“將軍,讓我上去試試,”我想也該讓他知道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薑千總,你安排一個厲害點的和江大壯練練,”“是,”薑大奎去安排了,場地上了的人都停下來,圍成一個圈,中間空出一塊場地,江大壯走到中間,對麵也走上來一個小夥子,身材在一米七五,虎背蜂腰,走路的姿勢就很矯健“張小飛,請賜教,”“江大壯,請,”兩個人拉開架勢,經過兩次的虛晃試探,都用了實招,江大壯的套路都是來自我的二狗神拳,招式很實用,張小飛的動作敏捷飄逸,幾個回合之後,就有拳和拳的對撞,腿和腿的接觸,看到江大壯的齜牙咧嘴表情就知道,江大壯的拳腿都沒人家硬,江大壯比普通人強,遇到真正的練家子肯定歇菜,我趕緊叫停,再打下去江大壯就要吃虧了,我看著張小飛道:“新兵訓練結束可願意到侍衛隊來,”張小飛打架凶悍,平時還有點靦腆,用手撓著頭道:“願意,”傻子才不願意呢,到了遊擊將軍身邊,升官就進入快車道,我吩咐江大壯說:“記住他的名字,新兵訓練結束再選五十個能打的,”江大壯應諾,新兵營再大,一個時辰也看完了。

為了體驗新兵營的夥食,我就賴在營房裡喝茶,搞得薑大奎和張富貴都很緊張,薑大奎問:“將軍,新兵營可還有什麼不足?”“嚴格按照訓練操典來就可以,”我看向張富貴問:“新兵每餐是多少錢的標準?”“每人每餐十文錢,”“我今天就要嘗嘗十文錢的一餐值不值,”這可把張富貴嚇壞了,明顯頭上就開始冒虛汗,我對彆的方麵不是很熟悉,對食堂還是很了解,主要體現就是供貨商是關係戶,要麼就是吃回扣,記得上中學,供貨商是後勤主任家親戚,讓我們吃了一個冬天的土豆,害得我看見土豆舌頭根就發麻,到了午飯點,張富貴就要給我開小灶,被我斷然拒絕,我也拿著碗,盛了米飯,擠在圍城圈的新兵們之間,中間的大木盆裡是豬肉燉白菜,這種吃飯方式吃的慢的人很吃虧,我們這一圈,因為我的到來,大家都很斯文,我瞟了其他圈裡的木盆,幾個呼吸就空了,我們這個木盆還沒怎麼動,我就說道:“大家平時是怎麼吃的,現在還怎麼吃,把我當一個新兵就好,”大家哪敢這麼想啊,還是地頭慢悠悠地吃著,我看我在這裡實在影響他們吃飯,就抓緊把碗裡的飯扒完,離開了他們,回到營房,

等到所有人都吃完飯,我就召集後勤管理人員會議,在會上我就開始吹了,“一個軍隊的戰鬥力,後勤保障是關鍵,士兵們吃不好,睡不好,怎麼還有力氣打仗,後勤的每個細節都是體現長官對大家的關愛,誰在吃穿上克扣,就是打我的臉,後勤人員如果待遇不好可以跟我說,我會酌情提高,我會不定期下來檢查,也會經常派人下來檢查,當然了,我不是說你們現在的後勤人員就失職了,而是我們之前定的標準低了,我決定要給將士們的餐食訂立一個新的標準,楊書辦開始記錄,第一條、每頓都要有兩個菜,一葷一素,葷菜每個人不低於二兩肉,第二條、早餐每人起碼要有一個鹹鴨蛋,第三條、菜品一旬內不重樣,第四條、以後實行分餐製,兵卒每人一個飯盆,一個菜盆,菜都分到每個人的菜盆裡,第五條、兵卒們的吃飯的飯盆和菜盆都要定做銅質的,便於以後行軍使用,就這些,你們有什麼意見抓緊提出來,”我剛住嘴,下麵就嗡嗡地議論開了,張富貴首先站起來說道:“將軍,這樣的話後勤的費用和人員都是不夠的,”“需要多少錢,要增加多少人,你們計算一下,報上來,沒有問題就給你們批了,”張富貴剛坐下,薑大奎就站起來道:“將軍,我們以後都用銅碗銅盆吃飯,世家大族也達不到這條件吧,”“我的將士在我心裡,比那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小姐金貴,”揚興恒說道:“新兵營都換成銅碗銅盆,老兵肯定也要換,那就是兩萬多個,光這一項開支就是兩千多兩,將士們吃飯的碗和盆必須防止有人偷盜,”“嗯,你說的有道理,銅碗銅盆上都要打上火神軍的標誌,並且都要編上號碼,發現偷盜行為就嚴懲不貸,”會上的內容馬上就傳遍了新兵營,這些新兵們都激動不已,感歎自己進了新兵營就是掉進福窩裡了,我在新兵心裡的威望又達到了新的高度,以前是敬畏我能打勝仗,給他們發足餉,現在我就是活菩薩了,我在所有人敬仰的眼神裡離開了新兵營,大家都用熱烈的眼神注視著我離開,仿佛要把我牢牢地印在心裡。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