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天的努力,排水渠和魚塘圍堰的土方工程都已完成,剛好從內地購買的水牛和農具都分配下來,沙湖村分到了一頭水牛和犁,各種農具都能達到人手一件,有經驗的民夫負責耕地,我們揮舞著鐮刀清除地裡的小灌木和雜草,魚塘裡麵開始蓄水,譚香主就抽空過來和我商量這三千畝地都種哪些東西,“譚香主,你種過地嗎?”“我沒有種過,將軍這麼年輕,難道種過地?”“我當然也沒種過地,小時候跟大人到田裡乾點農活當然是不算的,”“那您覺得我們種什麼東西合適?”“這個我還真有點心得,台灣地區目前人口不多,不需要太多的糧食,我們應該以經濟作物為主,種兩千畝甘蔗,一千畝水稻,你覺得如何?”“將軍,種那麼多甘蔗賣不掉怎麼辦啊?”“要是賣不掉咱就自己弄個製糖工坊,”“有您這話我就放心了,那咱就安排兩千畝甘蔗,一千畝水稻,魚塘裡養什麼魚呢?”“我們也是剛開始養魚,密度放低一些,就養一些羅非魚和斑點叉尾鮰”就這樣我們就定下了沙湖村的種植養殖計劃,一頭牛耕三千畝地不是幾天能完成的,我們按照一畝魚塘放一千尾育魚苗,放進去就不管了,全部人手都整理耕好的地,整理成一籠一籠的,準備種甘蔗,甘蔗地一定要排水方便,行距都要達到一米,種跟著要把甘蔗整節埋進土裡,兩千畝甘蔗,光是甘蔗種就花了一千二百兩,我們三十多個人,沒日沒夜地種甘蔗,同時還安排農夫給我們一千畝地的稻田育秧,三十多個人,兩千畝甘蔗,足足忙了半個月才把甘蔗種下去,緊接著就要把稻田整平,放水養田,要不是有一頭牛乾了大頭的活,累死我們也乾不出來,好不容易地整平了,緊接著就開始插秧了,一人一根線,線的間距是一米,有人負責把秧苗一把一把的扔在我們後麵,我們就開始站在水田裡,彎下腰,一顆一顆地把秧苗插到水田裡,人家老手一天能插一畝多地,我們新手一天下來最多四分地,到了晚上下工,我看了一下,這樣下去不行啊,就算三十個人都是老手,也要一個多月才能把秧苗插完,這不操蛋嗎?等我們插完秧,秧苗都結穗了,我依稀記得前世好像聽說過拋秧這個詞,就是把秧苗儘量均勻地拋到水田裡。
第二天上工,大家都到了稻田邊,我把我的想法跟眾人說了,當即招到那十幾個民工的反對,他們說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種水稻,我說我們人太少,沒辦法,最後在我的一再堅持下,都按照我的說法做了,當然拋秧的時候,地裡的水不能太多,容易把秧苗都漂走,按照我說的拋秧,也就是兩天半的時間,一千畝的稻田都拋完了,那些農夫還說,離遠了看也是一片綠油油的,近了一看就是很亂,不知道長起來會怎麼樣。
譚香主的土窯也開始有磚瓦出窯了,我們這些力工,又開始忙著蓋房,首先就是蓋宿舍,不能讓我們一直住帳篷不是,蓋房子的材料還是很講究的,沒有水泥就買了很多石灰,砌磚頭都是用石灰,門窗都是用的實木,還特地采購了玻璃,地麵也都是用整磚鋪的,首期一排就蓋了二十間宿舍,同時也買了木頭打了家具,每兩個農夫就能住一間宿舍,那幾個西班牙人也專門安排了一個院子,方便看管,蓋完宿舍就要給村裡蓋倉庫,一切忙完整個沙湖村就徹底大變樣了,像一個農莊,不再是以前的一片荒蕪,考慮到西班牙人的農莊都是有高大的圍牆的,我們為了安全起見,給每個農夫都配了刀槍和弩箭,這樣就是戰時為兵,農忙就是農夫,
現在農活也不像之前那麼累了,閒暇也有精力做這些農夫的思想工作,“幾位大哥,你們有沒有想過,把一家老小都接過來,在這裡安家?”“在這裡安家有什麼好處?”“你們在這裡做工,就算是雙倍工錢,一天四十文錢,一年做二百個工,一年下來也就是八兩銀子,你們要是在這裡安家,知道一年要分紅多少錢嗎?”“分紅多少錢?”“我也不知道,你不會算一算三千畝地一年的產出是多少嗎?這地也不是哪個地主老爺的,而是在這裡安家的人集體的,大家一起勞動,年底按照出工多少分錢,”“你說話管用嗎?”“你沒看到譚香主都聽我的嗎?你們要是把家裡的老小都接來,每家都單獨蓋一個小院子,”“村裡哪有那麼多錢給每家都蓋小院子,”“就算村裡沒錢,村裡有現成的磚瓦,大家不會自己動手蓋嗎?”“好像是這個道理,這邊土地這麼多,木材山上多的是,”“人要是過來多了,村裡麵還要蓋學堂,孩子可以免費上學,”“你雖然官大,我們要是搬過來落戶的話,應該是村長答應才行吧?”“這位大哥一看就是有閱曆的,一會你們看到譚村長問問他是不是同意,”剛好這時譚香主走過來了,幾個農夫就圍了上去,“譚村長,我們把全家搬過來落戶,那三千畝地真的就有我的一份嗎?另外還要給我們蓋房子?”譚香主道:“當然是真的,你們要是想落戶就要快,要是晚了有可能政策會變,”“譚村長,那你馬上給我開一張落戶的證明,我這就回老家,把一家老小都搬過來,”有一個帶頭,其他人就怕好處沒有自己的份了,都圍著譚香主要求開落戶證明,譚香主一一給他們開了證明,並說明了一個月內有效,這些農夫都結算了工錢,請求安排船隻回家接人,當然白蓮教會等人到了一定的數量才會安排船隻,把他們一起送往內地。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