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軍的幾個高層,站在高處看著熱鬨的街市,張長老不解地問道:“族長,這些高麗百姓為何才隔了一天,就恢複原來的生活了?”我笑道:“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沒有安全的擔憂又有錢賺,我們進城後所有的努力都是圍繞這兩點,所以我們成功了,”張長老道:“這次成功的經驗一定要向全軍推廣,”我點點頭又道:“張長老,漢城我們剛占領,一定不能有差錯,這是給高麗其它城池樹立的一個標杆,一定要找一位威望高、能力強的人在這裡坐鎮,你認為誰最合適?”張長老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合適的人選,半天才道:“難道我們要讓高麗的舊官員擔任這重要職務?”我搖頭道:“就算他們風評好也要讓他們異地任職,危險要控製在萌芽之中,”張長老感慨道:“果然限製我們大同部落發展的永遠都是人才,當初剛占領雞籠島你就要求各鄉興辦學校,可那些孩子成長起來還要十年八年時間,遠水不解近渴啊,”
我看著張長老道:“您老就辛苦辛苦吧,實在沒有人選了,等您這裡都走上正軌,也培養好了新人,您再離開,”張長老道:“我不行,我對漢城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啊,”我笑道:“這個不用怕?你可以找高麗的舊官員做您的參議啊,比如說金尚憲,”張長老道:“這個不行,我要是找參議也是從舊官員裡麵的低級官員裡找,像金尚憲這樣的高官還是讓他們到彆處任職吧,”我笑道:“張長老,這麼說你願意坐鎮漢城了?”張長老笑道:“漢城這麼重要,眼下隻有你我能管理好,我總不能讓你這個大族長親自待在這裡吧,”我笑道:“張長老,你真是大同部落的柱石,”張長老道:“我也是儘一個長老的本分。”
漢城初步穩定了,大同軍的努力重心就要轉向近郊農村,對農村進行軍墾營改造,這是大同軍的基本政策,關係到大同軍能否長期在高麗站住腳,大同軍的高層進行了分工,每個高官都帶領一支隊伍負責一個鄉鎮的軍墾營改造,漢城四周比較出名的鄉鎮有軍飽鎮、加平郡,我帶領兩千人馬負責軍飽鎮的改造,張長老負責加平郡,其他官員負責較小的鄉鎮,光有隊伍開進鄉鎮是沒有用的,必須有帶路黨在前麵宣傳大同軍的政策,提供各個鄉鎮的基本情況。
我領了王士虎他們這個營的兩千人馬,由十來個高麗奸帶路,我帶了兩車糧食,浩浩蕩蕩地前往軍飽鎮,出漢城東門行至弘濟院時,稻浪已漫過田埂。農夫們戴著竹笠彎腰割稻,鐮刀劃過秸稈的脆響裡混著孩童追逐的笑聲,田埂邊的槿花叢開得正盛,粉白花瓣沾著晨露,被風卷著落在我們的馬背上。
正午時分終於望見軍堡鎮的烽火台。賣麥芽糖的老漢正用銅刀切割糖塊,甜香混著鬆煙味漫過石橋。鎮外的溪水邊,洗衣的婦人用木槌捶打著衣物,水聲裡飄來幾句《處容歌》,對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軍隊並沒有懼怕,這要歸功於前麵帶路的高麗奸,他們見到人就幫忙宣傳大同軍是多麼的仁義,對百姓秋毫無犯。
進到鎮子裡,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地保,帶著大同軍給老弱病殘發放錢糧,給路邊追逐嬉鬨的孩童發放飴糖,當天大同軍都是在空地上安營紮寨,埋鍋造飯,還分出一部分人幫助農戶們秋收,借此機會了解本地佃農和地主的矛盾,當然也借機給他們宣傳大同思想,土豪劣紳是如何盤剝貧苦百姓的,老百姓是如何在高額地租和高利貸下艱難生存的,
到了傍晚,各路打探消息的人都回來報告,軍飽鎮附近主要有三家大地主,第一家是田氏家族,他們祖上是大明人氏,因為時局動蕩滯留高麗,在軍飽鎮大量買田置地,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第二家是樸氏家族,他們家多有子弟在軍中,靠軍功累計授田,也成為當地地主,第三家是金氏家族,金氏子弟多靠科舉,和大明一樣,有了功名之後就有一定數量的免稅田,附近的農戶主動過來投獻,逐漸也成為一方豪富。
我正在中軍大帳中尋思如何開展工作的時候,田家家主田好謙來訪,我現在是什麼身份啊,當然不能出去迎接了,我隻是讓侍衛帶他進來,就是給田好謙莫大的麵子了,田好謙進門就噗通跪倒,“小的拜見大人!”我對田好謙沒有過分熱情,隻是不冷不熱地問道:“你找我可有什麼事情?”田好謙道:“小的祖上也是大明人,大人看我的口音,是地道的山東話,見到大明的隊伍就好像見到親人了,”我糾正道:“你不要搞錯了,我們是大同部落,不是大明,”田好謙道:“大同部落聽說都是漢人創建的,那也是和家人一樣,”我笑道:“你這麼說確實都是同根同源,你說說你有什麼事情吧,”田好謙道:“小的家就離這裡不遠,大人不妨到小的家中居住,讓小的略儘地主之誼,”我拒絕道:“田家主你太客氣了,我們大同軍不允許騷擾百姓,”田好謙恭維道:“大同軍正是仁義之師啊,小的備了一份薄禮,往望大人能收下,”說著他拍拍手,後麵他的兩個家人抱進來兩個小箱子,打開之後,一個箱子裡麵是高麗參,一個箱子裡麵是銀錠子,他一個地主,送禮的手筆算是不小了。
這讓我很尷尬,我這裡都要把他作為鬥爭的對象了,他還給我送禮,我怎麼感覺這很彆扭呢,“田家主,你這個禮我可不能收,你先說說你有什麼需求吧,”田好謙長歎一聲道:“說來話長啊,這裡隻有我家一戶漢人在這裡居住,一直都是遵循家訓,待人以寬,無奈還是受到樸金兩家的打壓,希望大人能看在都是同鄉的份上,能給我們田家撐腰,”我笑道:“田家主,你先把禮物帶回去,到明天你還是想送這份禮的話我就收了,”田好謙見我說的莫名其妙,也隻好帶著禮物告退了。
在這個秋天的晚上,大同軍分了十幾個小分隊,在地保和漢城裡帶來的高麗奸的帶領下,挨家挨戶走訪貧農佃戶,挑撥起他們和地主的矛盾,鼓動他們起來和地主鬥爭,跪久了的人讓他站起來是很難的,每一次變革沒有流血和鋼刀的威逼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是不鼓動老百姓起來鬥爭也是能達到目的的,但是以後要維持這種局麵就非常難,所以,就算再麻煩也要爭取到老百姓的支持。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