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圭:循環經濟發現者
做人難,做國相更難。
早些年,白圭還是魏國的國相,專門負責治水。
水患治好了,國家的腐敗太嚴重,國家垮了。
白圭沒辦法,隻得逆流而上去了齊國。
到了齊國才發現,這裡的政治生態也是異常的臟亂差。
於是,他決定棄政從商,做個不入流的商人。
商人分很多種,最體麵的是販賣珠寶的。
賣到極致的,就是善於過度包裝,暴增附加值的。
更有甚者,可以忽悠客戶買了包裝盒,把珠寶還給商人。
城東就有好事者把這樣的故事記錄下來,取名叫《買櫝還珠》。
白圭不一樣,他不賣高檔貨,隻賣糧食。
他認為,天下百姓離不開的就是糧食。
隻要變通一下,就可以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潤。
比如說:穀物成熟時,收購穀子。
在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倒騰之間,盆滿缽滿。
他還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理論,認為農業的周期為12年。
公元2020年,一家賣傳統產品的公司成功上市。
兩年後,公司法人以778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八首富。
這位自稱“大自然的搬運工”,短短幾年走上了人生巔峰。
當然,曆史會記住農夫山泉的締造者鐘睒睒。
同樣,曆史永遠不會忘記循環經濟的發現者白圭。完)
2.管仲:經濟戰開山鼻祖
最近,斯裡蘭卡破產了。
總統、總理跑路,民眾占領總統府的新聞上了頭條。
關於破產的原因,網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該國的旅遊業,導致外彙短缺。
也有人說,是大舉印刷鈔票造成了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
還有人說,是強烈的有機農業令,讓傳統農業直接崩盤。
更有人說,是諸侯戰爭的“蝴蝶效應”造成的。
我才疏學淺,無法用精準的數據,去說明上述成因的主與次。
我隻想說,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古代也發生過。
管仲就曾經主導了一場貨幣戰爭,直接乾掉了衡山國。
故事是這樣的,讓我抄錄給大家:
齊國向衡山國高價買入械器,再賣出去。
燕國、秦國和晉國知道了,也向衡山國購買械器。
衡山國王看到這樣的形勢,將價格提高十倍。
齊國又故伎重演,去晉國購買糧食,同樣高價賣出。
其他國家的人知道了,都去齊國賣糧食。
齊國花了一段時間收購械器和糧食後,斷絕和衡山國的外交。
隨後,其他國家也紛紛與斷交。
這時,魯國出兵攻占衡山國的南部。
齊國出兵,攻占衡山國的北部。
此時,衡山國沒有足夠的械器和糧食抗衡兩國,隻好舉手投降。完)
3.計然:會計學院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