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昭:為人坦誠的真小人
做男人,就要坦誠一點。
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
不應該“托尼”帶水,這樣當不了好老師。
天下霸主之位,本來就是有能者居之。
王侯將相本無種,有種的人占了,也就成王侯成將相了。
司馬昭要做皇帝,那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反正和大夥兒都說了,同不同意都要做皇帝。
這天下的流言如何,那又奈何得了野心麼。
再說了,要做皇帝的事情不是要大夥兒同意。
隻是和大夥兒說說,通知一聲而已。
不同意可以閉嘴,跟司馬昭手中的屠刀來個親密接觸。
同意的可以說話,《勸進表》總有人要宣讀。
讀的好,從此人生的道路,便有領導的加持。
讀不好,那從此宦海浮沉,也就隻剩下沉的份了。
這一場權力的更替,是天命所歸。
接下來的事情,還要靠知識分子來鼓吹。
分崩離析的太久,想要把他們帶到同一條道上還需要過程。
這個過程很痛苦,而且很漫長,甚至很氣憤。
沒有當這個國,什麼都可以請示,什麼都可以問。
等當了這個國,才知道什麼決定,都隻能自己承擔風險。
榮與辱,成和敗,一切都歸咎司馬昭一個人。完)
2.劉裕:寄養的孩子會搞事
渾水才能摸魚,搞事情才能成事情。
劉裕加入北府軍,主要就是為了這個人生理想。
年輕時的劉裕,喜歡兵法之類的書。
他覺得,大丈夫要成大事,腦子要夠用。
腦子不夠用的人,得到了天下也就是代管,很快就結束的。
所以,其他將軍的目的是打仗、分田地、分女人。
他隻要城裡的書,還有知識分子的家庭住址。
好讀書,不求甚解,那不就是囫圇吞棗麼。
至於打仗,劉裕並不比其他將軍差。
在劉裕的努力下,直接搗毀了海盜孫恩的老巢。
將山洞裡的金銀珠寶,分給冒死格鬥的手下。
接著,他平定了桓楚、西蜀,以及盧循、司馬休之的內亂。
通過威嚴法紀,南方出現了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麵。
同時,他帶隊消滅了南燕、後秦等國。
以一人之力,斡旋於五胡十六國,彰顯了的霸氣。
此外,他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複淮北等地。
更霸氣的是,他脅迫晉朝的皇帝退位。
自己登上了皇位,改國號劉宋。
這一連串的動作,如行雲流水,相當的華麗麗。
誰能想到,當初寄養在彆人家的小孩子。
如今,會成為驚天動地的偉人。完)
3.桓玄:八十天皇帝真過癮
皇宮的龍床不知是誰打造的,真心是豆腐渣工程。
桓玄一坐上去龍床就塌了,嚇得宮女大驚失色。
好在姐夫殷仲文嘴甜,說桓玄是地都不能承載的大人物。
桓玄聽了,非常開心,命人重新做了張龍床。
桓玄,是個有野心的機會主義者。
作為桓溫最小的兒子,五歲就繼承了爵位。
但是,由於父親桓溫的權力過大。
桓氏家族遭到朝廷的猜忌,一直不被重用。
自以為才高八鬥的桓玄,出仕的時候隻做個小太守。
心高氣傲的桓玄,沒乾幾天就撂挑子走人了。
為了進一步削弱桓氏的勢力,朝廷派殷仲堪與楊佺期去荊州。
此前,荊州刺史的職位是桓氏成員的囊中之物。
朝廷這一招,無非想讓三方勢力,開展“狗咬狗”比賽。
誰知道,這三條流浪狗,居然建立“陰陽緣”聯盟。
公然違背朝廷的命令,拒絕朝廷的紀檢巡查。
朝廷想要拿三人開刀,誰知財力吃緊,買刀的錢也沒有。
荊州的一場大雨,改變了三人的命運。
桓玄趁著殷仲堪開倉發糧,帶兵殺死了殷仲堪和楊佺期。
站穩荊州的桓玄,聽聞朝廷要拿他祭旗。
揮軍東下,直搗建康,殺了幕後指揮使司馬元顯。
桓玄還不儘興,乾掉皇帝自己坐,不過隻坐了八十天。完)
4.賈允:有一張明牌叫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