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寶:摸一把神仙的癖好
當官寫書的人,乾寶不是第一個。
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不過,能寫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高度。
乾寶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不是一般人可以趕上的。
所以,大學四年,又在一起好好學習,天天鄉下。
乾寶出生官宦世家,擁有了優渥的讀書條件。
後來,依靠自己在文學方麵的天賦,出仕做官。
當官的日子比較清閒,整日裡與文字打交道。
尤其是當了著郎之後,更是沉溺於文山字海之中。
帶領一乾人等編寫《晉記》,開了晉代曆史書寫的先河。
與此同時,乾寶開始發現自己的取向有問題。
他對於古代的神怪故事,顯得特彆的好奇。
他像小孩子那樣發誓要把所有的神怪故事,都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然後大聲和他們說:讓更多人知道,魂魄是最神秘的東西。
比起需要喊口號的信仰,魂魄的煉製是基本不可能。
老白姓的信仰,是對濫竽充數的嘲諷。
當時,文學本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就因為朝令夕改,因為兩個人,丟了麵子和外包裝製作。
像這樣的人大代表,有和沒有一個樣。
再說了,現在的老百姓要求高。
而我們自己,人手不足,還是少弄點吧。完)
2.陳壽:三國書場的扛把子
西晉,清談之風盛行。
全國各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吹牛逼不交稅的猛男。
他們紛紛提出經濟發展,教化先行的思想。
各地藩王在他們的慫恿下,建造了大量的書場。
供這群吹牛逼份子,同台競技,對抗升級。
陳壽,巴西郡三國書場的扛把子。
他師從譙周,熟讀《尚書》,通曉《史記》和《漢書》。
以講三國人物故事出名,登台之日未逢敵手。
細膩的文辭,周密的邏輯,是陳壽講課的主要特點。
豐富的閱曆,從容的儀態,是陳壽講課的外在優勢。
那年,在晉武帝的倡議下,舉辦了首屆奇葩說吹牛逼大賽。
拋出一根天大的橄欖枝,邀請各個書院參加。
眾望所歸的陳壽,代表書院參加了本次吹牛逼大賽。
在大賽中,麵對黃皓的非議,他麵不改色。
並以“道德不是靈魂的枷鎖”為題,脅迫黃皓認了錯。
麵對荀勖的挑釁,他據理力爭。
並以“曆史也有自我的選擇”為由,挑翻荀勖的論斷。
最終,陳壽代表書院,取得了大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大賽的第一名,被晉光書院的夏侯湛奪得。
陳壽不甘心屈居第二,開始深刻鑽研魏晉故事。
第二屆的奇葩說吹牛逼大賽冠軍,是陳壽的小目標。完)
3.樂廣:素好清談的斯文人
清淡是一種口味,清談是一口風味。
即使沒有二十四種那麼多,十二種也是有的。
樂廣作為清談的名士,追隨者有很多。
潘嶽、郗鑒、山濤、卞壼,都非常的尊重和崇拜他。
成都王司馬穎,名士衛玠都是他的女婿。
所以,他雖然淡泊名利,名望還是一天天的往上漲。
清談之士,如果離開了政治,那就是無稽之談。
講的再好聽,也是沒有依據的大放厥詞。
清談之士,如果沒有了追隨者,那就是鶴立雞群。
講的再多,也不能帶動大家的激情和積極性。
清談,不是一個人的孤芳自賞。
而是一群無聊的人,聚在一起吹牛逼。
一旦清談變成武器,殺傷力是無可估量的。
長沙王司馬乂沒研究過《鬼穀子》,也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當司馬穎過來挑釁他的時候,他直接派人將樂廣抓了起來。
司馬穎不可怕,可怕的是樂廣的知名度。
一旦樂廣幫助司馬穎,司馬乂就隻有待宰的份。
樂廣的辯解,在司馬乂屠刀麵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把刀高高舉起的司馬乂,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
就這樣,素好清談的斯文人樂廣,死在了司馬乂的刀下。
很奇怪,其他的清談人士似乎沒有愁容,隻是多了個談資罷了。完)
4.盧循:海賊王丟了藏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