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翰苑藻思壹)
1.曾鞏:不問東京風流,隻求養家糊口
人生在世,命好不好很重要。
就拿曾鞏來說,他的才名很早就為人所知。
二十歲那年,他就進入國內最好的高校大學學習。
不僅得到歐陽修的賞識,還和王安石做了好朋友。
甚至範仲淹、杜衍等人都喜歡和他寫信,吹牛逼、侃大山。
可是,他的科考運氣似乎不太好。
連續幾次參加科考,都欣喜而來,敗興而歸。
特彆是那一年,父親猝死於任上。
他不得不帶著繼母,以及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回到老家江西。
離開開封的日子,他變得更加的勤勉。
不僅白天要躬身農忙,晚上還要給弟弟們補課。
他想起太學府中,歐陽修老師的勉勵。
於是挑燈夜戰,懸錐刺股,徹夜研讀治國之策。
他聽聞王安石的變法,已經從中央到了地方。
為這位敢於挑戰權貴的朋友,深深地捏了一把汗。
他照舊寫信給範仲淹、杜衍,說著鄉野的趣事。
隻是,等待回信的日子,卻越來越漫長。
期間,除了策論,他還養成了寫日記、散文的習慣。
隻要肯努力,不管是在東京還是江西,都有機會。
新一輪的會試,又近在眼前了。
據說歐陽修主持今年的會試,主考的則是策論。完)
2.郭若虛:聽曲且邀知音,品畫猶備述論
藝術沒有國界,但政治有國界。
所以,任憑郭若虛功勞再大,也隻能謀個閒職。
郭若虛出身顯赫,曾祖郭守文在宋太宗時受封譙王。
他的祖父郭崇仁混得差一點,最終也官至司徒。
因這層關係,郭若虛從小就與皇上成員來往。
被宋仁宗的弟弟東平郡王趙允弼看上,做了上門女婿。
順理成章,被安排了一個供備庫使的職務。
這個職位是虛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後備乾部。
平日沒事乾,也不用他乾什麼事。
為了打發時間,他就開始研究唐、宋、遼書畫名家的作品。
沒曾想,這一研究,還真讓他弄出了名堂。
出版的評論文學《圖畫見聞誌》,得到遼國副使邢希古的認可。
兩個人惺惺相惜,成為了好朋友。
他們倆都不曾料到的是,會以“知己”的身份名留青史。
在不久的將來,《圖畫見聞誌》刊印本會被帶到了日本。
更在今後,跋山涉水,去到遙遠的歐洲大陸。
直到如今,郭若虛對畫法的研究分析,仍有他的獨到之處。
他對繪畫故事的紀錄,飽含著治世文人的情懷。
他想要的,是用文化來打破政治的封鎖。
他要做的,是用文化來構建美術領域的版圖。
他能做的,是用文化來充實自己的一生。完)
3.李清照:冷清還有殘酒,睡夢依舊海棠
愛遊園,愛喝酒,愛打麻將。
這樣的女子,放到現在絕對不是個好女人。
但在北宋,這位女子的生活卻叫人好生羨慕。
這位女子叫李清照,是北宋出了名的才女。
十七歲那年,就憑借一首《如夢令》,技壓群雄。
毫不留情地將無數的文藝前輩,打翻在地。
李清照出生書生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
耳濡目染,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並不像書中說的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
書香門第的孩子,女孩子也是可以讀書識字的。
李清照的天賦,讓她在北宋詩壇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