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名將戰魂域上)
1.常遇春:猛漢不過四十,難道正是天意
殺人造的孽,那都是要用陽壽來還的。
那一年,學藝有成,大喜歸來的常遇春。
在鬆樹橋頭,碰到了一位自稱“劉半仙”的算命人。
劉半仙誰都收錢,唯獨免費為常遇春算了一卦。
常遇春是什麼人,那可是有主見的。
天下,哪裡有不要錢的卜卦。
不要錢,無非是算的不夠準確。
怕日後牛逼破了,苦主來找算命人算賬。
所以,對於劉半仙的話,常遇春半個字都不信。
之後,他就遇到了生命裡的“春天”。
那個表麵笑嘻嘻,背後精於算計的老男人。
老男人曾經做過和尚,那是不能提的。
常遇春再“虎”,也不會在獅子頭上抓虱子。
就這樣,他跟著那個老男人南征北戰。
攻城掠地,取得了卓著的功勳。
四十歲生日,老男人特意在皇宮內為常遇春辦酒祝壽。
三杯酒下肚,常遇春就感到身體不適。
看著老男人和兄弟們開懷,常遇春不免掃興。
回到家裡,他就倒下了。
躺在床上的常遇春,想起了鬆樹橋邊。
那個叫劉半仙的男人,對他微微笑。
2.鄧愈:吐蕃的夜很涼,星星也睡著了
山高,路遠。天昏,沙沉。
天涼,好一個深秋,此時獨缺一杯酒。
鄧禹站在吐蕃的城樓上,放眼望去。
灰茫茫的是沙,是地,是看不見的故鄉。
今夜,天上的月亮沒有出來爬山坡。
或許,月亮也累了要休息一天。
今夜,天上的星星也睡了。
漆黑的天空下,幸虧還有營帳裡的爐火亮著。
若不然,伸手不見五指。
還真怕那些蠻子,半夜搞偷襲。
天下太平,誰都不想打仗。
更何況,騎行千裡來到不毛之地。
戡亂,是臣子的使命。
老朱能夠依仗的,依舊是幾個出生入死的兄弟。
自從老朱做了皇帝,變了許多。
兄弟之間的感情,也沒從前那般好了。
有些話,麵上不能說得,背後更不能說得。
征討吐蕃,一方麵是建立功勳。
另一方麵,是出來透透氣。
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嘗一嘗,地道的特色美食。完)
3.馮勝:酒已經備好了,吃完了就上路
老馮,該吃酒了。
吃完,就可以上路了。
馮勝不甘心,眼睜睜地望著朱元璋。
朱元璋冷哼一聲,馮勝自知難免一死。
於是,懇求朱元璋放過自己的兩個女兒。
朱元璋直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馮勝見此,含恨飲下了毒酒。
其實,悲劇從朱標死後,就埋下了伏筆。
在朱元璋心裡,朱標是他的接班人。
沒曾想朱標短命,便想要孫子朱允炆接班。
但朱允炆太小,想要接班的話很難。
彆說叔父長輩,會出來指手畫腳。
那些開國老臣,也會在背後指指點點。
能夠給朱允炆開路的,隻有朱元璋。
與其等他們造反,弄得國家四分五裂。
倒不如先下手為強,把潛在危險分子一個個清除。
殺自己的子孫做不出來,殺大臣卻易如反掌。
馮勝的死,一半死於朱元璋的陰謀。
另一半,死於自己不懂得審時度勢,見好就收。
殺雞儆猴,殺的都是有能力的那些猴子。
馮勝的結局,難道不值得我們引以為戒麼?完)
4.徐達:一起扛槍的人,埋進城外的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