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人騷客歡樂派下)
1.紀曉嵐:包龍星都拜服的男人
滿清第一吵架王,是飄香院的包龍星。
他能把歪得說成直的,能把死的說成活得。
連如煙姑娘的肚子,也是被他說大的。
不過,連包龍星都甘拜下風的男人,還真有。
他就是,滿清第一風流才子紀曉嵐。
一個抽著大煙,整日帶著姑娘,出入風月場所的官場浪子。
風月場所,才是修煉吵架本領最好的地方。
這一點,包龍星和紀曉嵐,都十分認同。
隻不過,包龍星去的是窯子,紀曉嵐去的是胡同。
而且,包龍星以聽姑娘們吵架為主。
紀曉嵐則是主動出擊,和胡同裡的姑娘鬥嘴取樂。
光鬥嘴取樂,紀曉嵐的功夫不會那麼厲害。
他的厲害之處,在於把鬥嘴的功夫寫到了日記裡。
在八大胡同之一的堂口,看了個補習班。
美其名曰:“紀曉嵐瘋狂口語口才班”。
專門給胡同裡的姑娘,提高語言交流和服務的水平。
當然,有時候姑娘們沒時間帶孩子。
也會把孩子們送到口才班,順便學習一下。
紀曉嵐覺得是一門好生意,於是便開了幼兒“口才班”。
不到半年,連開了十多家分店。
連飄香院這種鄉下地方,也不放過。完)
2.納蘭性德:詩人要有詩人的腔調
在納蘭性德眼裡,父親是個“瓷娃娃”。
而且是福緣深厚,長袖善舞的那種。
他也知道,父親若不老實巴交的做“瓷娃娃”。
在康熙的手裡,還真的走不下幾招。
為官之道,忠君之臣,第一條就是要聽話。
不聽話的臣子,不是貶了,就是掛了。
人就一輩子,裝傻可以,真的傻了可不行。
納蘭性德深諳父親的為官之道,但他卻並不想模仿。
因為他知道,做個寵臣,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
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要放棄個性與尊嚴。
他想要自己的愛好,和自己想要的人生。
吊兒郎當的參加殿試,還是混了個二甲第七名。
授三等侍衛,本來想做個小官浪跡一生。
哪知道父蔭強大,偏成了康熙出行的“叱吒跟班”。
納蘭性德不喜歡被人捧,因為他是個詩人。
是詩人,就要有詩人的腔調。
壓抑了性情,是寫不好詩歌的。
為了工作的事情,他和父親吵了好幾次。
最後,還是康熙出麵,調停了此事。
納蘭性德繼續做侍衛,但不需要身披鎧甲。
負責聯絡各地官員,其餘時間可自行遊山玩水、吟詩作賦。完)
3.王夫之:船山先生的慈悲之心
賢達之人,往往不能兼濟天下。
不是達者無情,而人性之中有階層之彆。
賢達之人,怕接濟的人罵他們“假惺惺”。
被接濟的人,骨子裡也會覺得是“嗟來之食”。
所以,在王夫之看來,人要尊重自然事物的本真。
這天下的萬物,都是由本體生化,並且不斷地變化的。
一個人的慈悲之心,也不是與生俱來的。
它伴隨著人的認知變化,而不斷的變化的。
相信,每個人都有慈悲之念。
哪怕隻有一點,隻要引導的好,也會慢慢長大。
慈悲之念小若苔花,也能像牡丹那般盛開。
當然,每個人的慈悲,有因為階層的不同而不同。
無論大慈悲和小慈悲,都是屬於人性之中善的東西。
藏在人的內心深處,需要用正確的認知體係去評判,去發現。
從個人角度講,人心要平和,慈悲是最好的平和劑。
從社會角度講,社會要和諧,慈悲是最穩定的壓艙石。
當然,慈悲之念,並不是妥協。
不是違背善的真義,去忽悠蒙昧之人。
更不是披上一條善的外衣,乾著欺世盜名的勾當。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生出高質量的“聖母心”。
人的五指有長有短,人的慈悲有多有少,無須刻意求同。完)
4.吳敬梓:與範老弟的窗邊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