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熱情地招呼著,四人便依主客之序,各自落座。
廳堂內的氣氛,因著這番引見,又重新活躍起來,先前的些許拘謹悄然散去。
劉繇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陸讓,聲音溫和,帶著一絲關切問道:“陸先生,廬江郡遭孫策侵攻,如今情狀究竟如何?”
“先生可否細說一二?”
陸讓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憂戚,眉宇間也染上了幾分憤慨,他輕輕歎息一聲,聲音帶著一絲沙啞,緩緩道來。
“回稟使君。”
“孫策小兒,勇則勇矣,卻行事霸道,不恤民情,頗有怨聲。”
“廬江郡城被其圍困日久,城中人心惶惶,頗有動蕩,百姓惶恐不安,夜不能寐。”
“不少士人亦是前途未卜,對未來感到迷茫。”
“在下也是迫於無奈,才提前逃離,欲尋一安身立命之所,免受兵戈之苦。”
“幸得使君不棄,胸懷寬廣,允我等在曲阿暫居,此等恩情,感激不儘。”
他這番話說得條理清晰,語氣顯得十分誠懇,既點明了孫策的威脅,又巧妙地表達了對劉繇的感激,聽上去倒也合情合理,尋不出什麼破綻。
劉繇聽罷,微微頷首,麵露同情之色,眼神中流露出對廬江百姓的憐憫。
“孫策此人,備聞其名,確有幾分過人之勇力,隻是其行事作風,未免過於急切了些,少了些許穩重。”
他又溫言安撫了陸讓幾句,言語間充滿了長者的關懷,隨即目光轉向一旁的太史慈,話鋒一轉,問道。
“子義,近來軍中操練如何?”
“士卒可有懈怠鬆散之象?”
太史慈聞言,神色一肅,立刻起身,抱拳躬身道:“回稟主公,末將治軍,向來嚴明,不敢有絲毫鬆懈。”
“士卒操練刻苦,日夜不輟,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揚州將士,皆願為使君效死,以報知遇之恩!”
劉繇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讚許的笑容,目光中充滿了對太史慈的信任。
“有子義在,我甚是安心,揚州軍務,有你分憂,我亦能少操許多心。”
說罷,他的目光又落在了趙雲身上,仔細打量了片刻,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
“這位趙凡壯士,”劉繇沉吟道,語氣帶著幾分考量,“既然是子義的故交,想必也非尋常人物,定有不凡之處。”
“如今我揚州正是用人之際,百廢待興,子義麾下也需得力臂助,方能更好地統兵禦敵。”
“我看趙壯士氣宇軒昂,英武不凡,便暫且屈就,擔任子義的副手,在軍中效力如何?”
趙雲聞言,心中雖有自己的盤算與使命,但此刻也不便推辭劉繇的好意,便起身抱拳道。
“多謝使君賞識,趙凡願聽從太史將軍調遣,不敢有違。”
太史慈亦是起身,抱拳道:“多謝主公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