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賈雨村的文學水平雖然未必能有原主那麼高,但講講四書五經還能勉強應付。
更何況他畢竟看過後世許多大家的理論,其中總有一些振聾發聵,超越時代的思想,反而讓林黛玉覺得十分新鮮。
不過賈雨村發現林黛玉不是好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兒,還時不時的瞟自己兩眼。
一副欲言又止,似笑非笑的表情,一點也不尊師重道,和第一次見麵時截然不同。
不過賈雨村心裡也沒底,不敢嚴管課堂紀律,倆人一個心不在焉地教,一個心不在焉地學,倒也平安無事。
過了幾日,林如海拿著一張中旨和一個腰牌來找賈雨村,眉宇間似喜似愁。
“雨村兄,朝廷批複了我的奏折。當今下了中旨,說你協助破案有功,準恢複官身。
暫以巡鹽副使的身份回京複命,待入京後代我麵聖,詳述此案根由,之後再行正式授職。”
賈雨村接過腰牌,是一塊玉石所製,十分精巧,正麵刻“禦史台”,反麵刻“巡查”,上無品級,便知是朝廷臨時靈活委派所用。
巡鹽史本無副使,朝廷給這個名號,自然是為了讓他回京替林如海彙報時能名正言順。
賈雨村拱手:“林公恩情,賈雨村銘記於心。他日必當厚報。護送小姐之事,自是義不容辭。
隻是進京之前,我想把月如送回家中。她照顧我多日,我自當言而有信。”
林如海詫異道:“以弟觀之,月如姑娘對兄頗有情義,何不攜之入京,也好照顧一二?”
賈雨村淡然道:“江南與京城,一南一北,千裡之遙。故土難離,何必強人所難。”
林如海默然點頭,覺得賈雨村當真是君子之風。當今世上,誰會如此在乎奴仆的心思感受?
便是自己,自認忠義仁厚,卻也隻是對奴仆生活上寬鬆一些罷了,哪有心思去考慮她們願或不願?
轉念又想到女兒同樣未離開過江南,如今千裡奔波,寄人籬下。
雖然嶽母必然疼愛,終不如父母身邊自由隨意,女兒心思又重,難免受些委屈,不禁又是一陣心酸。
“雨村兄,若你能在京為官,可多照拂小女一二。小女心思雖重,對你卻頗有敬重的。”
賈雨村正色道:“這無需林公多言,林公一家待雨村猶如家人,雨村豈敢稍有忘懷?”
林如海發了會兒呆,忽然想起什麼:“兄若要送月如姑娘回家,水路剛好路過姑蘇。
內子葬在姑蘇祖塋內,小女一直想回去掃墓,我都不得分身。
這一去山高路遠,不知幾時才回,可順路帶小女回去先掃墓,再沿水路上京便是。”
賈雨村點頭,招呼張月如收拾東西。張月如表情悵然,不知悲喜,隻是默默收拾。
另一邊林黛玉灑淚辭彆林如海,帶著雪雁、王嬤嬤一同上路,坐在後船上。
鹽捕捕頭鐵奎,正好要請假回京探親,林如海順水推舟,讓他帶上幾名鹽捕一同護送。
賈雨村本來提議讓那兩個功夫好的長隨跟一個去,但兩個長隨都說傷勢未愈,不便出行。
林如海也不勉強,賈雨村身為客人,更是不會說什麼,隻是和林如海相對一笑,不再提及。
時已初冬,寒風瑟瑟,林如海站在碼頭上,看著兩艘船越去越小,心中一片淒涼。
公門一入深如海,細雨村前望舊台。飛鳥林中無玉帶,金釵何必雪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