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太極拳的名字還是我起的。”
張三豐又笑著說道:“蘇道友,你能想出‘太極’這個名字,想必在老道的拳法裡發現了什麼奧妙吧?”
蘇慶點頭,嘴角浮現一抹笑意。
“蘇道友果然見識非凡。
與江湖上那些固守己見的人相比,你的心胸要寬廣得多。”
蘇慶說:“既然如此,那我就隨便聊聊,權當玩笑。”
說著,他打開酒葫蘆,輕輕一倒,清澈的酒液化作兩條酒線注入石桌上的茶杯。
嘩啦聲中,酒水滿溢。
小夢疑惑地看著這一幕,不明白蘇慶在做什麼。
張三豐卻神色凝重地盯著茶杯。
蘇慶輕點指尖,杯中的酒水忽然發生變化,化作旋轉的漩渦,隨後分為兩股細流,跨越虛空流入另一杯,循環不息。
小夢震驚地看著,脫口而出:“這是天宗的萬川秋水法門,你怎麼會?”
蘇慶微笑不語,張三豐則驚歎:“陰陽互濟,生生不息。”
蘇慶點頭笑道:“正是陰陽轉化的道理。”
《道德經》有雲:"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
聽罷,張三豐眼中流露出一絲領悟,他拱手致謝:"多謝蘇道友賜教!"
蘇慶淡然一笑,又道:"另有一句,望能有所啟發。"
張三豐恭敬地抱拳回禮,正色道:"願聞其詳。"
此刻,他已將蘇慶視作同道中人,而非後輩。
蘇慶負手佇立,唇角含笑,低聲吟道:"不過一句淺語,談不上指點。"
張三豐搖頭,鄭重其辭:"一言可為天下法。"
"武學修行至吾等境界,往往因靈機乍現而頓悟,此乃至關重要,所謂指點,恰是如此。"
"既是如此,晚輩冒昧直言了。"
蘇慶莞爾一笑,不再謙讓,緩緩念道:"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狂妄他自惡,我自正氣盈胸懷。"
此言一出,張三豐神情震動,目光灼灼,反複默念這句話,腦中豁然貫通。
"清風明月……山崗大江……"
"以柔克剛……以至柔駕馭至堅……"
"上善若水,水潤萬物而不爭……"
"無極而化太極,萬物流轉歸一……"
諸多思緒湧入張三豐心頭,忽然間靈光閃現,他頓覺身心舒暢,不禁開懷大笑。
"哈哈,老夫終於明白了!"
笑聲未歇,但見張三豐雙膝微曲,雙手自然垂落,雙腳站定,隨後雙臂緩緩抬起至胸前,雙手仿佛托起日月,陰陽二氣流轉自如。
"蘇道友,承蒙點撥,老夫今日方悟太極真諦!"
"無以為報,就讓我演示一番太極拳吧!"
蘇慶聽罷,略感意外。
江湖中,金銀財寶或許算不得什麼,但一門高深武學卻足以讓人不惜性命去爭奪。
即便是一般的武學,人們也視為珍寶,更不用說張三豐親創、品階必不低於天階的絕學。
“張真人如此慷慨,竟將太極拳這樣高深的武學輕易傳授於人!”
蘇慶神情平靜,仿佛絲毫不為所動,淡然說道:“張真人,我隻是隨口一說,何必如此鄭重其事?況且這太極拳乃貴派絕學,我又怎能受此重托?”
張三豐聽後搖搖頭,大笑起來:“紅花綠葉白蓮藕,天下道門是一家!既然我喚你一聲道友,又怎會將你看作外人?”
說著,不容蘇慶推辭,便即刻演示了一套完整的太極十三勢。
月色下,張三豐將太極拳施展得淋漓儘致。
每一招每一式看似普通,既無驚人的氣勢,也沒有複雜的技巧,卻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毫無煙火之氣。
普通人見了,或許會認為這是老人隨意擺弄的動作,但對蘇慶和小夢這些道門奇才而言,這套拳法堪稱妙不可言,品階至少達到天階中品,甚至更高!
“以慢製快、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以不變應萬變,爺爺的太極拳法,實屬世間罕見的上乘武學。”
小夢眼中滿是癡迷之色。
蘇慶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張三豐,眼中光芒閃爍,同時開啟了太虛眼和天子望氣術,世間萬法儘收眼底。
借助太虛眼的力量,他感受到張三豐身上那源源不斷、如江河奔騰的氣息,心中不由激動不已。
“陰陽相生,生生不息!”
“好一個太極拳!好一個張三豐!果然令人敬佩!”
張三豐實至名歸,武林傳奇之稱當之無愧。
這一套融彙道家萬千智慧的太極拳,集道門萬法於一體,將陰陽變化演繹到巔峰,堪稱道門第一絕學。
待十三式太極拳演練結束,已是月光灑遍天際、雲開見月明之時。
蘇慶忽然長嘯一聲,指尖一點虛空。
“周流風勁,風神劍!”
刹那間,縷縷清風從蘇慶指尖逸散,卷起地麵塵沙,化作一道無形劍氣。
張三豐凝視著蘇慶手中無形風劍,讚歎不已:“竟以風為劍,此等神通實在精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道友今日讓我大開眼界!”
蘇慶持劍肅立,眼中久違地燃起戰意,微笑道:“張真人,可有興趣與晚輩切磋一番?”
然而,還不等張三豐回應,小夢搶先說道:“張爺爺多年未動武,至今已近二十年。
不如讓我陪您過幾招,如何?”
蘇慶聽後莞爾一笑:“哈哈,小丫頭,我可不會以大欺小!”
聞言,小夢氣得咬牙切齒,怒道:“你……找打!”
話音未落,一聲如鳳鳴般清越的劍吟響起。
隨即,一柄纖細優雅的長劍不知何時出現在小夢掌中,正是位列天下十劍第九的秋驪。
小夢持劍而立,銀發飄揚。
雖身形嬌小,但氣勢直逼宗師。
“道家天宗小夢,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