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裡給自己送了這麼一個人過來搭班子,黎衛彬多少也能猜到陳正清是什麼意思。
劉德林的根子不深,脾氣卻不小。
這分明是既怕他黎衛彬手中無權,乾不了事,又怕他這個書記在有些問題上過於大膽,專門找個人過來給他添堵,免得步子跨得太大,導致最後收不了場。
“我看你這個書記的辦公室還是老樣子嘛,你們鬆和縣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了?連書記的辦公室都沒有備用的。”
聞言黎衛彬也隻好搖了搖頭解釋了兩句。
說是換了個牌子但是地方就不用換了。
其實鬆和縣委縣政府本身就是在一個辦公樓裡麵,甚至連兩辦的科室都是兩層樓交替分布,倒是沒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劃分。
黎衛彬不換辦公室也不是單純的嫌麻煩,橫豎搬東西也不用他自己動手,主要是他不想給人一種葛宏偉剛剛走,自己就迫不及待地要宣誓做這棟樓的主人的印象。
這次葛宏偉卸任鬆和縣委書記一職,自己隨之接任,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水到渠成,順利得就連黎衛彬自己都沒敢這麼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倒是挺有想法。”
“這次來鬆和,陳書記給我交代了兩句話,說你們鬆和千折騰萬折騰,都不如經濟上增加一個數字來得有效。”
“另外還有個喜事,市委常委會已經表決通過了你們鬆和縣政務大廳的項目,估計這幾天市財政局就會把款子撥下來。”
猛吸了兩口煙。
盯著黎衛彬臉上平靜的表情,其實丁得鑫也有種恍如夢中的感覺。
幾年前黎衛彬去市委辦公室擔任秘書科科長的時候,他就曾經跟黎衛彬談過話,如今時光荏苒,兩人再次當麵而談,即使是他也不得不感慨萬分。
當年又有幾個人能料到,區區四年出頭的時間,黎衛彬就能做到現在這一步。
年輕的乾部江南省不是沒有,就連淮陽市機關部門裡麵也有幾個三十出頭的副處級乾部。
但是不到三十歲的縣委書記,不要說淮陽了,就算是整個江南省也是獨此一家彆無分號,黎衛彬如此人生際遇,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
時間如流水,勝似白駒過隙。
忙碌之中,眨眼就到了1月底。
對於鬆和的市民而言,剛剛過去的1個月,鬆和縣還是那個鬆和縣,但是對於鬆和縣官場而言,卻宛如隔世一般。
葛宏偉卸任縣委書記,縣長黎衛彬成為縣委的一把手,人還是那個人,地位卻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了。
最大的變化卻並非是人事上的變動,而是從各個方麵來看,鬆和縣都已經在悄然之間完成了一次曆史性的突破和變化。
1月25日。
鬆和縣隆重召開了2008年的首次經濟工作會議。
在會上,縣長劉德林通報了2007年鬆和縣全年經濟運行情況和相關的經濟數據。
按照最終的統計結果,2007年鬆和縣全年的生產總值曆史性地突破了60億的大關,達到了65億元,年度增幅為32.65。
會議現場,當這個數字從劉德林的口中脫口而出的時候,整個會議室裡頓時就響起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即使是黎衛彬自己,儘管早就已經知道了準確的數據,甚至連更為詳細的數據都了然於胸,此刻仍然有些掩飾不住地激動。
作為親自參與並主持推動了鬆和縣整個發展戰略規劃的主要領導班子成員,黎衛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鬆和縣能走到這一步有多不容易。
當然,他黎衛彬並不是喜歡躺在功勞薄上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性格,鬆和縣的發展還遠遠沒有到止步於此的時候。
隻不過如今眼前的形勢確實變了。
他毫不懷疑,在現有的情況下,隨著前幾年的產業布局逐步發力,整個鬆和縣即將迎來的肯定是一日千裡的新局麵。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