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這幾天我基本上把兩鎮的各個點都跑了一遍,目前來看形勢很不錯,隻等9月份進入采摘期了。”
副縣長辦公室裡。
結束三天的調研,黎衛彬立馬就跟負責分管綠色產業工作的副縣長石開彙報了相關的情況。
看得出來最近一段時間石開的心情也很不錯,上次河塔鎮的大棚出事確實把他下了一大跳。
好在自從那一次事故之後,河塔和九城兩鎮的新班子對這個工作都是全方位地投入了精力,不僅僅對整個工程進行了第二次係統性的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的地方也進行了調整。
“小黎啊,這次辛苦你了。”
“回頭我會儘快跟領導彙報這個喜訊,不過接下來的工作你還要抓緊了,綠色產業是我們豐水縣經濟工作的重頭戲,越是到了最後關頭越不能放鬆,尤其是河塔鎮那邊一定要盯緊了。”
“不過還有事情我要問問你的意見。”
“現在河塔跟九城的綠色產業發展勢頭很不錯啊,你覺得有沒有可能把這個試點工作的覆蓋再拓寬一點,其他的鄉鎮我看也可以搞一搞。”
端坐在石開對麵的凳子上,黎衛彬聞言並沒有急著開口。
拓寬試點範圍?
看來這位石副縣長終於是按耐不住了。
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黎衛彬心裡早就有所準備,這一次倒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人性就是如此。
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例,背後必然會有無數的經驗複製,在經濟工作上更是如此。
有河塔鎮跟九城鎮的例子擺在眼前,動心的恐怕不隻是一個石開,包括縣委書記方緯誠跟縣長雷鳴濤在內的一眾領導,未必就沒有繼續擴大試點規模的想法。
隻不過當下九城鎮的試點工作剛剛進入第一個階段的生產期,後續的發展目前還有存在變數的可能,所以方緯誠跟雷鳴濤並沒有主動提出來,眼前的石開相對來說就明顯急功近利了一些。
“河塔鎮跟九城鎮的條件相對來說確實比其他的鄉鎮要好一些,但是有些條件我們可以想想辦法嘛。”
“譬如縣城三鎮,土地條件上確實要差一些,但是可用耕地麵積也不在少數嘛。”
見黎衛彬沒有吭聲。
石開也不繼續試探了,直接就點明主題問道。
然而聽到石開的這兩句話,黎衛彬卻腹誹不已。
這個石縣長說話還真是挺繞口。
什麼縣城三鎮,說白了就是城官鎮嘛。
誰不知道縣城三鎮裡麵,長嶺鎮跟東洪鎮幾乎沒有可耕地可用。
這兩個鎮的轄區有9成以上是在縣城的城區,隻有城官鎮還保留著近一半的可耕地麵積。
當初他去省裡跑農科院的項目,時任副書記張金梅就動過這個心思,想把綠色產業基地落戶在城官那邊。
後來自己據理力爭,再加上機緣巧合,這個項目最終還是落到了河塔鎮,為了這個事情張金梅跟林清泉一度還產生了矛盾。
現在石開舊事重提明顯就是奔著城官鎮去的。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是其他的地方,黎衛彬的確眉頭都不會眨一下就直接答應下來。
畢竟擴大試點範圍是勢在必行的趨勢,誰提出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但是城官這個地方他並不讚同。
原因也不難。
就因為他黎衛彬比誰都清楚,再過上十年,甚至不需要十年,豐水縣城的城區規模就會急劇擴大,而且主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城官鎮。
現在的這些可耕地將來就會變成一個個新開發的樓盤和商區,如果這個時候搞綠色產業,那恐怕就有點舍本逐末了,而且到時候拆遷安置也是一個極大的麻煩。
隻是這個問題他黎衛彬如果提出反對意見的話,得罪石開是肯定的,所以一時間他也有些犯難。
腦子裡思慮了一圈後,也隻能先跟石開打個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