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想到年家華跟省裡那兩位的關係,他也隻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年家華屬於江南本地乾部中的後起之秀,這一任淮陽書記到任,進省裡的概率非常大。
這次在鴻雁集團的投資問題上連續兩次吃癟,火大也是必然的結果。
黎衛彬那小子的運氣也不知道該說好還是不好。
這一次他可算是在江南官場出名了。
然而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
這個事情肯定是有利有弊,而且就眼下來看,明顯是弊大於利。
年家華說的對,就看鬆和縣怎麼應付這次調研。
……
而另一側。
鬆和縣委,書記辦公室裡。
葛宏偉說完,林清泉也是樂嗬嗬地笑了笑。
“我看聲勢大一點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讓謝維良組織一次群眾代表表示歡迎嘛,這次省裡給我們鬆和縣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事情乾得不好要接受群眾的批評,但是事情做得好,群眾的表揚也是要接受的。”
聞言黎衛彬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本來他確實是存了這個想法。
結果葛宏偉跟林清泉一個比一個狠。
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標準去準備,到時候調查組去了柳南鎮的話,恐怕局麵就不是他們能掌控得了的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葛宏偉說的對,調查組這個時候來鬆和搞投資調研,他最不怕的就是弄得人儘皆知。
按照他的推斷。
所謂的調查組來鬆和縣無外乎一個目的。
說的客氣一點是來他們的麻煩。
說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從鬆和縣手裡爭取重新調整項目落地的可能。
有人會認為既然已經正式公布了名單,那結果就不會改變。
實則不然。
要知道,這一次公布的僅僅隻是投資意向名單。
什麼叫意向名單?
那就是還沒有正式簽約,僅僅隻是一個投資意向。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達成投資意向,最後項目卻沒有落地的情況不敢說比比皆是,但是也不可能是什麼鮮有的事情。
調查組來鬆和無外乎兩個結果。
一是鬆和縣的基礎條件太差,難以承接項目落地。
二是鬆和縣粉飾太平。
第一條倒也罷,畢竟嘴巴長在彆人身上,客觀的情況擺在這裡,他們鬆和能不能拿下項目,關鍵就在產業布局的方案以及這次調研之後鴻雁集團和省裡的態度上麵。
但是第二條就有些誅心了。
鬆和縣班子如果真的腦袋一熱做出這種決定。
那到時候恐怕不僅僅是拿不到項目的問題,還有可能弄得一地雞毛,裡外都不是人。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開限製讓他們調研,不僅僅如此,還要高調起來。
粉飾太平很難。
但是哭窮卻很簡單。
要說下三濫確實下三濫了一點,這麼做基本上就是拿鬆和縣幾十萬群眾來倒逼調查組。
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真這麼做了,到時候調查組也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進去。
至於名聲。
他黎衛彬也好,葛宏偉或者林清泉也好,如果能拿到這兩個項目,難道還怕名聲受損?
要知道,官場官場,官聲這個東西可不是一個調查組就能說了算。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