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如果不是王炯硯提及,黎衛彬還真就差點忘了這麼一回事。
去年年底,柳南鎮趕在年前已經完成了全鎮小學校區改革和重建的摸底工作,初步的方案謝維良也拿出來了。
按照方案上麵的規劃。
這一次柳南鎮一共會投入400萬的款子用於推動和落實這個工作。
其中縣財政僅僅隻給了60萬的資金扶持。
而鎮財政則提供了120萬的專款,剩下的200多萬都是柳南陶瓷那邊提供。
相比於一開始200萬的預算,現在投入的資金金額足足翻了一倍。
錢多事情當然好辦。
但是這筆錢怎麼用到刀刃上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在方案裡麵,謝維良其實已經綜合了各方麵的意見和情況,這一次改革主要是三個重點的方向。
第一個就是要重建鎮中心小學的本部校區。
僅僅是這一個方麵的工作就需要投入足足150萬左右的資金進去,包括新建一棟新的教學樓,以及一棟學生宿舍樓,一個新的操場以及相關的體育運動設備等。
第二個就是整合各個完小的情況,取消原來的完小設置,把原來的11個完小合並為4個中心小學的分校。
在這些分校裡麵隻設置15年級的教學體係,6年級全部合並到鎮中心小學,作為小升初的預備班來進行專門的管理。
第三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師資隊伍的整合。
除了鎮中心小學以外,目前柳南鎮的11個完小裡麵,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是屬於那種沒有正式的事業單位編製,也不享受事業單位待遇的鄉村教師。
這些人在長達幾十年的小學基礎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改革之後,怎麼整合這一批人是最麻煩的問題。
此前黎衛彬提出來了一個相對完善的方案,那就是分兩步來走,一步是通過考試和選拔,把中間一部分合格的鄉村教師保留下來。
即使縣教育局解決不了他們的編製問題,柳南鎮也會自籌資金,每年從財政預算裡麵拿出一筆錢來維持他們的工作待遇,而且明確要求不低於正式編製老師的待遇水準。
第二步就是那些沒有通過選拔的人員。
一方麵,對於有意願留下來的人員,可以保留他們三年的任教資質,同時通過培訓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綜合素質的提升,三年後達到要求的可以轉入正式教師崗位;另一方麵則是一次性發放足夠的補貼金,讓他們提前下崗。
這一次謝維良聽取意見,主要就是針對這個方案。
“小王,具體的情況你有沒有跟謝維良了解過?目前柳南鎮各個完小裡麵,這樣的人員數目有多少?”
聞言王炯硯顯然也是早就有所準備,立馬就從嘴裡報出來一個數字。
“黎書記,這個我已經跟謝鎮長了解清楚了。”
“目前人數一共是101個。”
101個?
聞言黎衛彬也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老實說這個數字其實已經不算小了。
即使有一半人符合要求,剩下的一半,按照每年3000塊錢,上限為10年的補貼金發放標準,到時候恐怕也會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少說也要100萬左右了。
如果通過考核的人數偏少,這個數字甚至有可能會達到150萬。
雖然扣除鎮中心小學那150萬的資金投入,謝維良手裡還有250萬左右的款子,但是再去掉這一部分,那剩下來的可就不多了。
四個分校,一個分校隻有二三十萬的資金能做什麼事情?
恐怕也就是能對分校的教學樓和各種設備進行一下維護性的工作,這顯然不符合當初開展這項工作預定的要求和標準。
“黎書記,其實謝鎮長那邊有個建議,不過他是私底下跟我提的。”
見黎衛彬皺了皺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