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鬆和縣綠色農業的主要試驗區,隨著時間進入5月中旬,柳南鎮漸漸開始進入了采摘期後,整個鬆和縣也仿佛在一夜之間就變得忙碌起來。
“黎書記,我們柳南今年改變了策略,去年因為大棚擴建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集中,所以很難調整采摘期。”
“今年因為采用了分批分段播種和下苗的方式,所以從5月份開始,全年每個月都有進入采摘期的大棚。”
位於柳南鎮的大棚基地內。
聽到身側那位技術指導人員的介紹,黎衛彬也是不住地點頭,不過緊接著就扭頭朝新任鎮黨委書記謝維良問道:
“老謝啊,今年大棚基地這邊有沒有擴建的任務?”
其實柳南鎮從04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在全麵推進綠色大棚的建設工作。
將近兩年的時間,先後已經投入足足有2700多萬的資金下去,這些錢可不是大風刮來的。
其中豐水河投資那邊拿了豐水縣800萬的貸款,有600萬是柳南陶瓷那邊擠出來的利潤。
剩下的1300多萬,有一大部分是蔬菜大棚去年的分紅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投入。
最後那兩三百萬的款子則是柳南鎮此前的財政結餘,這筆錢本來是打算用來修建水利和道路工程。
但是柳南陶瓷去年一口氣就拿了數百萬出來,算是極大地緩解了柳南財政的資金壓力。
從這個方麵來講,當初葛宏偉把柳南陶瓷3年的營收交給柳南鎮來支配,這一步可以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黎書記,今年沒有這個任務了。”
“去年全年我們已經對整個柳南鎮對可耕用地進行了使用規劃。”
“目前大棚基地已經全部擴建完畢。”
“綠色產業這一塊,今年對重點工作推動養殖業的發展,目前我們已經跟豐水縣那邊聯係好了,預計月底就派人過去學習。”
搞養殖業也是黎衛彬早就已經預計好的計劃。
去年年底柳南鎮黨委會上已經專門作出了指示,今年柳南鎮要把養殖業的產業框架全麵搭建起來。
之所以敢這麼做,說白了還是鬆和食品那邊發展速度的確很驚人。
截止到今年的5月份,燕宏那邊已經快完成全年的擴張計劃了。
現在鬆和食品旗下的“鬆和生鮮”品牌極有可能已經成了整個淮陽市最大的生鮮門店品牌。
有時候黎衛彬業很感慨。
在這個年代,有錢的確能做成很多事情,因為競爭對手實在是太少了。
換做十年後,就算是砸十個億下去,也不見得有現在這種成效。
“速度還是加快一點吧,時不我待啊!”
“今年柳南鎮的綠色產業還是要進一步加強管理,把各方麵的資源都統籌起來進行統一的調配,不要你種你的蘿卜,我種我的白菜。”
“我前段時間聽到有人說,現在有個彆村在鬨情緒,認為吃大鍋飯不公平,有這種現象嗎?”
“是哪個村挑的頭,有意見現在就可以跟我提出來。”
說完黎衛彬朝周身的幾個村負責人掃了一眼,一時間眾人也是大氣都不敢出。
尤其是心底有鬼的那幾個村的負責人,更是耷拉著腦袋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