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是豐水縣最核心的產業支柱,依托這個產業建設起來的產業鏈,比如加工、化肥、飼料、養殖等等才能發展起來。
不僅僅如此,經濟收入的提升以及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必然會帶動小商品經濟的發展。
不說彆的,按照黎廣木的說法,現在豐水的人,就是個賣菜的都比以前掙得多。
為什麼?
手裡有錢了,市場的流通速度在加快。
搞經濟不是說投資多少錢就一定能見效,最關鍵的還是盤活市場,加快內生動力的迸發。
豐水縣的綠色產業生產的產品,目前基本上有一半是發往廣南那邊,剩下的一半在省內流通,本地的消耗其實不大。
但是豐水縣製定的策略很有效,他們也沒打算把綠色產業的消費終端放在豐水縣,而是另辟奇徑大力發展其他的行業,比如飯店、小商品街等服務行業。
這幾年豐水縣的房地產發力,按照黎廣木的說法,目前縣裡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人口聚集現象,這兩年連續開的幾個樓盤,幾乎都是剛放出來就銷售一空。
反觀鬆和縣,一切都還在起步階段。
老城區的搬遷和改造起碼要到明年的上半年才能結束,幾個重大工程今年年底才能投入生產,最遲緩的是綠色產業的全麵推廣,每個一到兩年的時間想完成整個工作都不可能。
在黎衛彬看來,鬆和縣要想實現彎道超車,恐怕隻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大量的外部人口湧入,在短時間內徹底盤活消費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這就是後來很多旅遊城市走的路子。
一是依靠內生動力,把工業產業的規模做上去,然後反哺縣域經濟的發展,重點在於打造良好的經濟生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包括基礎的交通、通信、運輸以及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重點的工商企業品牌建設等等。
而現在鬆和縣走的就是第二條路子。
也就是依托柳南陶瓷、鬆和食品、鴻雁超市以及鬆和農機這幾個品牌企業來完善經濟生態體係,同時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提升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消費升級。
說到底,老百姓手裡沒錢消費,政府手裡沒錢搞基礎建設。
“行了,豐水的發展我們管不上,但是鬆和的發展是我們的責任。”
“下半年同誌們還是齊心協力,爭取再創輝煌吧。”
隨著葛宏偉的話音落下。
眾人也是匆匆結束會議。
黎衛彬回了辦公室後,立馬就給縣教育局的馬文洪打了個電話。
柳南鎮那邊,隨著改革工作啟動後,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落實各項工作,此前黎衛彬已經去施工現場看過。
實際上搞工程建設相對來說反而是最簡單的。
畢竟錢到位了什麼都快,要知道當年廣南那邊可是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建設記錄。
柳南鎮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截止到7月底,幾個學校的更新和建設項目基本上也能收尾了。
眼下他要考慮的是在全縣推動這個工作的問題,不過這一次縣委縣政府恐怕就不會牽頭了,而是由縣教育局主持,各個鄉鎮自主完成改革的動作。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